书城亲子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
10717300000103

第103章 做一个懂得理解的教育者

宝宝一出生后除了要母亲喂养以外,所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辨认母亲。大自然也赋予了母亲一种本能,那就没没有限制地热爱自己的宝宝,这种爱使母亲很自然地就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母亲通过哺乳喂养便能将爱传递给他们,他们通过母乳喂养和身体的伸展将爱反馈给了母亲。宝宝所反馈的爱反过来又给母亲带来很大的动力,使母亲持续地照顾孩子。而宝宝会将母亲带来的信息逐渐慢慢地进行整合,将爱升华,如撒娇、依恋、微笑等等。这样,母子之间的爱就会日益加深,并完美和谐地互动。这种爱将固定在宝宝的人格之中,无论以后母亲是否还会持续地爱着宝宝,宝宝们都会一如既往地爱着母亲,从而吸收和注意到母亲所有的精神内涵、特质以及肢体语言,随之进行模仿,从而形成自己的肢体语言和精神内涵。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孩子在某些行为上特别像他的父母,我们通常会以为这完全是遗传,实际上这是由于宝宝对父母的爱,使得孩子们自己吸收了父母的特质,这种特质再加上一些遗传的因素进行整合,进而成为孩子们自身的精神模式。宝宝们的精神部分:兴趣爱好、人格审美、生活习惯、行为举止都来自于对家庭成员的吸收,从而形成宝宝的精神模式。

一个不被爱的宝宝是无法健康成长的,成人爱的质量决定了宝宝的成长质量,所以,大人一定要搞清什么是属于真正的爱,是每位做家长的必修课程。

善待宝宝对成人的热爱

当我们去吃饭的时候,一个正被喂奶的宝宝也要一起去,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吃东西,而只是因为他想留在我们身边,看着我们。晚上,当成人想去休息睡觉时,宝宝就会向他们呼喊,由于孩子爱他们,不愿意看到成人离开。成人却没意识到宝宝对自己的深深的爱。但是我们应当记住,宝宝在幼年时期的时候对我们的爱是很深沉的,当他们长大了以后这种爱就会逐渐地消失。到了那时,有谁会像眼前的宝宝这样爱我们呢?有谁还会再像睡觉前呼喊我们呢,并充满深情地给我们说“和我呆在一起”!

相反,那个时候宝宝只会向我们不痛不痒地说声:“晚安”。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谁还会仅仅只是为了看着我们身影,而如此热切的希望与我们在一起呢?然而,大人们却因为不想接受这些爱而处处设防线,我们应意识到我们将永远也没有办法找到另外一种同样的爱了。甚至我们喋喋不休地说:“我不能,我没时间,我忙!”然而,在的意识深处我们却是:“我必须使孩子改变,否则的话,我们终将会成为孩子们的奴隶。”我们想摆脱孩子的纠缠,这样我们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摆脱了宝宝们,我们就不会再有什么不方便的了。

在大早晨,宝宝们进去叫醒他的父母,这对大人们来说是极其讨厌的。但如果不是因为爱,还会有什么力量能促使宝宝刚一醒来就去寻找自己的父母呢?天亮的时候,当宝宝们早早地从床上爬起来,来到还未熟睡的父母面前时,他似乎是想说:“快起来吧,天都亮了,该起床了!”但是,宝宝走到他父母跟前,并不是想说这些话来叫醒父母,而只是为了看看自己所爱的人。

也许父母的卧室里的光线是黑暗的,门也紧闭着的,以便黎明的阳光不会打扰到他们酣睡。宝宝们走过来只是来触摸他的父母,父母却抱怨地说:“我们已经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一大清早就来叫醒我们!”宝宝们是这样作回答的:“我并没有叫醒你们,我只是想吻父母一下。”实际上宝宝想说:“我并不是想将你们从睡梦中叫醒,我只是想看看你们。”

然而父母对这一切都似乎麻木了,需要一个崭新的东西去唤醒并刺激他们一下,用他们不再拥有的活力和生机再次激励他们。父母需要一个与之行动不一致的人,每天黎明的早晨对他们说:“我们开始新的生活吧!我们学会更好的生活吧!”宝宝的爱如此重要,没有宝宝对他们的帮助,大人们将会变得颓废。如果大人们不去努力超越自己,他的心理就会慢慢生出硬茧最终变得麻木与冷漠,因此,我们大人们要懂得善待宝宝对自己的爱。

懂得理解宝宝的教育者

一位宝宝出生后,身边所有的大人都将会成为他自然的教育者,由于每个人的人格状态不同、心路历程不同、文化积淀不同,他们对待教育的观念和对待宝宝的看法也不同,但是孩子的成长又需要接受到统一清晰的信息评价,否则就可能无所适从,对事物的认知造成困惑并产生混乱。即便是大人们非常爱这个孩子,但由于不能较好地感受和理解孩子,也会给他的成长带来损害。

小亚是一个两岁的男孩,有一天他在院子里奔跑,顶着有一个空心腿的圆凳子。他的母亲特别怕男孩摔倒在地,就跟在孩子的身后大声地喊道,“不要乱跑,停了”小亚就像没听见一样,直到他跑到了一堆砸碎的土块前在蹲了下来,将凳子四脚朝天地放在那堆碎土块的一旁,抓起一块直径约为十厘米的土块,往直径只约有一厘米的凳子腿里装。母亲急了,想要冲上去告诉孩子,这个土块是不能装不进去的。

我在旁边暗示这位母亲不要去打扰宝宝,然后我们一起坐在距离宝宝四五米远的地方,静静地观察他。我告诉他的母亲:“小亚下一步会将大土块放在旁边,会找小一点土块往凳子里装,如果还装不进去,他会将手里的第二块土块再放在一边,再去找比第二块更小些的土块往里装。”话音刚落下,小亚就将手里的大土块放在了一边,拿起了一块比刚才那个小一点的土块,整个过程就如同我说的一样。小亚母亲吃惊地看着,最后将头埋在胳膊上在那发笑,她没想到宝宝的举动竟然被被说中了。

我小声地告诉成小亚的母亲,就说这就是宝宝的工作,他在研究。这时小亚母亲表示还是要过去一下,我告诉说不可以,这样会打断他的工作。他母亲着急地说:“可是宝宝蹲了那么长时间,腿该有多酸啊。”我轻声地说:“腿酸了,他自然会想办法的。”话音刚一落,小亚就扑通地跪了下来。他母亲更着急了“天哪,水泥地会使他腿疼的”。

我说“请相信你的孩子,如果他的腿疼,他还是会想办法的”。刚一说完小亚就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她母亲又着急了起来说:“天哪,怎么能坐在地上呢!”我又做了一个请安静的动作,拉她坐下来。这个时候小亚已经找好了一个恰巧能装进去的土块,我们看到小亚的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像是一个科学家完成了一项科学实验一样,在成功的鼓励之下,小亚的工作更卖力了,用手将那会实验失败的土块全部推开,然后,专心地捡比凳子管还小的土块往凳子管里面去装。最后剩下了更加细小的一些,他用手拢在了一起,一把一把地抓起开始来往里面放。

蒙氏箴言:

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上述例子宝宝在装土块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土块物体的大小与凳子管粗细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宝宝在进行思考的一个过程,也是宝宝学习的过程。如果这会母亲认为玩土块很脏,一心想将宝宝拉回来,不能懂得宝宝工作的意义,那么,宝宝就会失去这次成长的机会。在宝宝们成长过程当中,一个不懂得宝宝的父母,如果不加学习和理解宝宝,并无数次做出这种破坏宝宝学习的事情,长期下去,宝宝就不会发展出持续工作的能力,将来孩子们学习文化课程所需要的意志力、思维能力也不会成长起来,甚至宝宝也会变得多动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