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女孩更像女孩
10710400000006

第6章 别让女孩变得娇弱

在很多人的眼里似乎女孩天生就是娇弱的。身体的娇小,体质的柔弱,心理的脆弱……常有文人说:“女人是水做的”。似乎“弱”成了女孩的代名词。那么女孩真的就很弱吗?事实上,女孩也可以很勇敢,很坚强。古往今来有很多英雄豪杰不都是女人吗?代父从军的花木兰,鉴湖女侠秋瑾,历经风雨的才女蔡文姬、李清照……她们不都是女人吗?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又涌现出为数众多的女企业家、女强人。她们都是勇敢坚强的女性代表。谁说女子不如男呢?

是什么让女孩变得娇弱

相较于男孩来说,女孩由于女性激素的作用,往往会显现出心理脆弱、娇气、抗挫折能力差等个性特征。例如:女孩大多很胆小,稍微有点可怕的事都能够把她吓哭;女孩晚上不敢一个人出门,不敢一个人睡觉,做什么事都想让大人陪着;女孩不喜欢参加户外活动,害怕受伤……

虽然女孩的娇弱与性别有一定关系,但是父母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教育不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柔弱的体质

女孩的体质比男孩弱,这是由其生理发育机制所决定的。女孩的个头和肌肉发育低于男孩,甚至心胸也没有男孩开阔。同时,女孩天性敏感,时时都在寻找安全感。

与健康的女孩相比,很多体弱多病的女孩,更容易变得娇弱。

欣欣是个很文静的女孩,有一天她自己在楼下小区玩。迎面走过来一个小男孩,他眼巴巴地看着欣欣,盯着她手上的彩球。欣欣的体质很弱,看到男孩在看自己,心里有些害怕,愣愣地站在那里。男孩走得更近了,看到欣欣没反应,他便一把夺过欣欣的彩球跑了。

从此以后,欣欣在路上经常受到这个男孩的欺负,不是被他打一下,就是被他和其他男孩嘲笑。有一次,欣欣和爸爸一起出去,远远地看到那个男孩,欣欣就大叫:“爸爸,快躲起来,那个哥哥要打我。”

身体柔弱的女孩竟然将比自己小的男孩看成哥哥,也许你在生活中也见到过这种现象。对女孩来说,她的体力从小就比男孩差,而有些女孩更习惯接受男孩的照顾或对男孩有很强的畏惧心理,即使面对比自己小的男孩也会感到害怕。

父母的教育

女孩子胆小的源头在家庭,在父母,在他们不恰当的教育。

女孩子聪明可爱自不待言,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女儿时,往往关注其灵秀性,而忽视了其勇气的培养,这使得女孩子普遍缺少勇敢精神。这些小公主们凡事怕字当头:怕黑夜,怕生人,怕风,怕雨,怕闪电惊雷,怕动物,怕父母不陪在身边……但是父母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女孩子就应该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够有人疼,有人宠。但是这样的认识未免显得片面,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懦弱的孩子很难建立起自信,也很难做成属于自己的事情。造成女孩胆小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父母经常恐吓孩子。

在孩子小的时候,难免有哭闹。有些父母见女儿要哭要闹,或者调皮不听话,就用大灰狼、老虎、狮子等凶猛的野兽进行恐吓,想以此来镇住孩子;有的父母甚至用魔鬼、妖怪、雷公等迷信物来吓唬孩子;还有一些父母索性关掉电灯,发出各种怪叫声,造成一种阴森可怕的气氛。但是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恐吓对制止孩子一时的哭闹会有一些作用,但它的副作用却是很大的,会给孩子带来长时间的心理创伤。

第二,父母过于严苛。

一堆家规,将女儿送进哈佛;一根藤条,将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虎妈”“狼爸”严厉的教子方式让人记忆犹新。“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去同学家串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90分”“无条件服从父母的一切要求”……“虎妈”“狼爸”用一系列严厉家教要求孩子沿着他们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一部分父母的模仿。俗话说“望女成凤”,很多父母认为,只要是为了女儿好,严格要求孩子没有什么不对的,孩子就是管教出来的。他们对孩子非常严厉,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稍有差错,或稍有不顺眼的地方,动辄大声训斥,严厉批评,不允许孩子有半点自由,一举一动都得经过同意方可。女孩生性娇弱,自尊而敏感,动辄大声训斥,不是让女孩彻底丧失自尊心,就是让她与自信心无缘,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扼杀女孩的未来。心理学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父母对女孩过于严苛能够引起其心理上的失调甚至心理障碍。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严苛,特别是毫无理由的严苛。

第三,父母过分娇惯。

与过分严苛相同,过分娇惯同样会让女孩变得娇弱、胆小。因为娇惯让女孩没有了接触挫折和失败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女孩锻炼的机会,弱化了女孩的能力。

有些父母认为女孩就该表现得娇弱一点,只有这样才惹人怜爱。如果一个女孩像男孩一样阳刚,那就不是女孩了。带有这种想法的父母不会意识到女孩的娇弱有什么不妥,他们习惯答应女儿的一切要求,认为那样是疼爱女儿。过分担心孩子,替孩子包办的事情过多,对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过多,都是在告诉孩子:你是多么的脆弱。

有些父母总怕女儿受伤害,在女儿刚一露出胆怯的表情时,很多父母就把女儿保护起来。

女儿在家里很受宠,因为家族里像她这么大的女孩只有一个。有一次,女儿和妈妈出去玩,有一个乞讨的小孩向女儿伸出双手,用哀怜的目光看着她。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女儿有些不知所措,妈妈马上把女儿往自己身后一拉,挥着手把乞讨的小孩赶走了。事后,妈妈对女儿说:“你看,如果不是妈妈保护你,他也许会拽住你的衣服,你看他的手多脏啊!”女儿看着妈妈,点了点头。

大人习惯保护孩子,尤其是妈妈更喜欢保护女孩,这是母爱的本能。不可否认,如果没有妈妈的保护,女儿就会缺乏安全感与爱的呵护。然而过分溺爱女孩,不仅教导她不要与外部世界打交道,不要与陌生人搭讪,甚至不要看陌生人。这让原本柔弱的女孩更加紧张起来,她们对一切陌生的东西都心生怀疑,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其实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是在告诉女儿:你本来就很弱小,你太娇弱了,你没有能力应付陌生的环境,没有我们的保护你会受到伤害的。

即使是女孩,也会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敢,也就是说,女孩在很小的时候是不知道害怕的。但是,如果父母人为地把自己的恐惧传播给女孩,那么女孩也就变得胆小了。

很多小女孩本来并不害怕毛毛虫,她们觉得软绵绵、毛茸茸的小东西很可爱。甚至会抓起一只送给爸爸妈妈作为礼物。但是父母却紧张地大喊:“宝贝,赶紧扔了它!它有毒!会咬人!”听了父母的话,女孩第一个反应往往是马上撒手扔掉手中的毛毛虫。以后再看到毛毛虫,她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有毒,会咬人,危险!

父母对事物的恐惧人为地传播给了女孩。就这样,一个未来的小勇士被扼杀了。

我们已经知道,“富养女孩”,是精神的富养,这与娇生惯养背道而驰。对这一点,有一句话说得很透彻,“再富不能富孩子”,表面上看,这句话与我们的“富养女孩”的理念完全相反,其实内里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本书的理念来说,“富养”要“富”对地方,“富”的地方不对,就不能说是“富养”。

让女孩摆脱娇弱的性格

面对娇弱的女儿,很多父母无计可施。在过分宠爱女儿之后,他们也看到了这样做的严重后果。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女儿摆脱娇弱的性格呢?

多参加体育活动

很多女孩有不错的体育天赋,但有些父母认为过于热爱运动的女孩不娴淑,有些父母则从来没把运动和女儿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女孩自己也和运动绝缘。然而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你的女儿有追求健康、快乐、独立的权利,她也渴望与伙伴嬉戏,展现自己的能力。

通过简单的户外活动,你的女儿会感到自己的力量,也会获得和其他女孩或男孩同台竞技的机会。这会加深她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也会给她创造向朋友敞开心灵的机会。

其实,参加一些跆拳道、柔道辅导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所说的体育活动范围很广,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主要是让女孩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与积极向上的精神。

给她独自应对的空间

在父母庇护下的娇弱的女孩,怎样才能变得坚强而乐观呢?不知作为父母的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是你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无处不在的体贴,才是她变得娇弱的原因。

给女孩一些独自应对事情的时间和主动权,不要力求为她考虑每件事。即使你现在可以多照顾她,心甘情愿地为女儿付出,但她总有一天要独立生活、独立工作。更何况时代发展如此迅速,你不可能为她做一切事情。

给女孩一些独立空间,并不单纯指独处,而是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父母能为女孩提供独自应对的空间,她就会在独立解决问题之前,认真思考该做或不该做。在此过程中,父母的作用是帮助她,给她提供必要的指导,为她树立信心而不是替她做。

让女孩学会保护自己

上文故事中的小女孩欣欣,就是一个缺乏自我保护的女孩。由于胆小、怯懦,欣欣失去了自信与自我保护意识,即使面对比她弱小的男孩,也会畏惧,甚至主动把他的形象夸大为“哥哥”。对于这件事,欣欣的爸爸是这样做的。

爸爸看了看那个男孩说:“他比你个头小,年龄也比你小,你没必要怕他。”“那我应该怎么办呢?”欣欣说。“如果他再抢你的玩具,你可以很礼貌地说‘咱们俩一起玩吧’。在放学的路上遇到他,也可以说‘我们一起回家吧’。如果他还欺负你,你就大声说‘不许欺负我’。”

爸爸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指点的作用,他用简单的话语提示了女儿。看来,要想帮助女儿学会保护自己,首先要了解女儿娇弱的原因。与她分析这一问题,开导她,让她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她有力量重获自信。

不要溺爱你的女儿,也不要夸大她的柔弱体质,因为这一切都是有办法改变的。让女孩变得不再娇弱,并不是要像培养男孩一样,给她很多阳刚之气,也并非把她培养成体育明星或武打高手,而是要女孩学会坚强,具有一定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自我保护意识。给她爱和自由,鼓励她,引导她,相信你的女儿一定会变得很坚强。

女孩也要勇敢

很多人把勇敢看做男孩的专利,认为女孩只需要大胆一点就可以了,没必要勇敢。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女孩同样需要勇敢!这是因为勇敢的女孩敢于尝试,敢于承认失败,敢于完善自己,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极限。这样的女孩适应能力强,做事更容易取得成功。

勇敢不是鲁莽

鲁莽的人遇事易冲动,往往在缺乏清醒认识的时候,就盲目出击了。而勇敢则与理智的思考联系在一起,是在做了长期的思想铺垫后所采取的行动。理性行为的指导是勇敢的首要条件,勇敢者做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做事的过程中会对事情做出适时的分析。

一些女孩,认为讲义气就是勇敢,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这很可能会使女孩贻误终生。

一天,妈妈被老师请到了学校,原因是女儿和同学打架了。这让妈妈非常奇怪,因为女儿虽然有些淘气,但还是很听话的,怎么会打架呢?原来,女儿的好朋友涓涓受到了几个男孩的嘲笑,女儿看不过去,把其中一个男孩的作业本撕坏了。回到家,女儿说:“我觉得没什么错,我是在惩罚坏人,谁让他们嘲笑涓涓的?”妈妈说:“维护朋友的尊严是好事,我知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你的做法是错误的。”

对这个女孩来说,她的确具有正义感,懂得维护朋友的尊严,但是她的做法损害了同学关系。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客观分析女孩的做法,指出她行为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

不要过于保护你的女儿

现在每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甚至是挫折和磨难。如果一味袒护女孩,过分保护女孩,只会让她习惯于被保护,习惯于依赖父母,进而失去原本应该有的坚强、勇敢。这将严重妨碍女儿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有主见的行为方式,也会给父母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有的时候,女孩比父母想象的要勇敢得多,给女孩独立应对问题的机会,不要过分保护她。这既会让女孩感到别人对她的尊重,又会增强她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学会与人交往和相处的技巧。

在学会勇敢前,女孩必须学会保护自己

作为父母,在教导女儿勇敢的同时,一定要传授给她保护自己的方法。勇敢者是个头脑清醒的人,他力求成功地做事。同时,他也会量力而行,既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又很好地保护自己。

和男孩一样,当女孩决定勇敢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也会犹豫、彷徨,甚至胆怯。对于真正勇敢的女孩来说,她最终会以理性的指导做出勇敢的决定。我们将借助下文美美和乔乔的例子,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美美和乔乔都是8岁的小女孩,她们既是同班同学,又是好朋友。一天晚上,她们在一条冷清的街上看到几个男孩殴打两个女孩。起初,她们非常害怕,决定绕着走开。但听到两个女孩的痛哭声和不绝于耳的呼救声,她们决定去救这两个女孩。乔乔说:“咱们去阻止他们吧?那两个女孩太可怜了。”美美想了想说:“我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老师说过遇到坏人的时候要报警。”“对呀”!乔乔恍然大悟,“这样既保护了她们,又保护了我们。”

美美拨通了110,没多久,警察在她们的带领下解救了那两个女孩。警察对美美和乔乔说:“你们真是两个勇敢的小姑娘,报警是正确的,不然你们也会受伤的。”

这两个女孩同样弱小,但她们的内心对丑恶的事情充满憎恨。于此同时,她们通过慎重思考,做出了最好的决定。对于女孩而言,她的体力不允许她采取鲁莽的行为,而是需要借助智慧完成自己的勇敢行为。

参加户外运动

参加需要全家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户外运动,既可以增长女孩的见识,又可以增强她克服困难的勇气。通过相互鼓励,不断坚持,即便懦弱的女孩,也会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敢。

让女孩参加户外锻炼也可以使女孩变得勇敢,跳高、攀爬、蒙眼运动等,也可以让女孩很好地挑战自己。这些户外运动可以帮助女孩跳出预设的危险之中,激发出她的潜能。体育运动中的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会大大增强她的自信。

另外,给女孩讲励志故事,用故事中勇敢孩子的例子感染她,帮助她克服胆小、紧张、缺乏自信的缺点。同时,女孩会在这些故事中看到勇敢与鲁莽的区别,从而获得智慧的启迪。

相信通过正确的认识与合理的训练,你宽容的态度,充满爱的行动与语气,一定会不断鼓励你的女儿,使她成为一名勇敢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