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女孩更像女孩
10710400000035

第35章 父母是女孩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没有父母不深爱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出生以后,面对这个粉嫩的小人儿,你一定发誓倾尽所有来养育他(她),只希望他(她)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的生活。甚至有的父母在自己的宝贝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为他(她)规划好了一生的蓝图。但是,你们知道吗?你是孩子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你们不能替孩子决定他(她)将来所要走的路。你们能为孩子做的就是给他(她)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他(她)成为朋友,引导他(她)健康成长。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女儿是父母心中的小公主,为了让自己的小公主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每个父母都在不断地探索。其实,在女孩成长的道路上,对她们影响最深的就是父母。

不要做专制的父母

许多父母在教育女儿的时候,总有一些误区:女儿是我的,我让她怎么做她就应该怎么做,必须听我的。还有些父母,怕女儿受到伤害,更是时时刻刻监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女儿进入青春期以后,父母更是每天提心吊胆,怕女儿学坏。女儿回家晚了,要交代;女儿出去玩了,要汇报。甚至对女儿的心理,父母也试图去窥探,所以经常偷看女儿的日记。父母这么做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爱孩子,怕孩子出事。父母的这番苦心有时候却并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她们觉得父母太专制、太霸道,不给自己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于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女儿的日记上锁了,女儿的抽屉上锁了,女儿的房门也上锁了,甚至最后连女儿的心也上锁了。曾经在电视上的一档情感类节目中,一位心理专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个女孩从小非常聪明乖巧,很讨父母喜欢,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和睦。当女孩14岁的时候,一次,她与几个同学约好了周末一起出去玩。女孩出门时,妈妈不放心,便问东问西:“去哪里啊,远不远啊,什么时候回来,有没有男孩子一起去?”结果女孩很反感,一句话都没跟妈妈说,拿起背包就走了。妈妈看到这种情况,更加不放心。于是等女儿出门后,她便悄悄地跟在女儿的后面,想看清楚女儿跟谁出去玩。妈妈如此紧张,只是因为女儿正处在一个敏感的年龄段。她怕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妈妈的行踪还是被女儿发现了,女儿感觉受到了伤害,当街就和妈妈吵了起来。盛怒之下,妈妈上前就给了女儿一个耳光。女儿瞪大了眼,用极其陌生的眼光看着妈妈,然后一声不吭,转身就走了。等妈妈意识到做得太过分时,女儿已经走得没影了。

从那天起,女儿再也没有跟妈妈说过一句话。后来女儿在爸爸的调解和开导之下,终于开始跟妈妈说话。但妈妈看得出女儿变了,跟自己的心已经有了隔阂,女儿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在妈妈面前随性地说笑和撒娇了,好像她一下子变得成熟了,客气了。

这位心理专家最后说:“那位妈妈觉得自己已经走不进女儿的心了,她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能找回自己以前的女儿。”这种局面无论是对女孩,还是对父母,都是很痛苦的。妈妈这样做本来是好心,怕女儿在成长中受到伤害,然而最终伤害女儿的不是别人,就是自己。心理学家解释说,青春期的女孩子内心充斥着一种“逆反”心理:大人越不想让自己怎么做,自己偏偏就要这么做。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万万不可以采取极端专制的态度。如果那位母亲给女孩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的空间,如果那位母亲在生气的时候能管住自己的手,事情也许就不会发展到如此尴尬的地步。青春期的女孩需要理解,父母在教育女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就可以为所欲为。一旦孩子的心上了锁,父母再想把它打开,就非常困难了。

父母要尊重女孩的意愿

有这样一种观点:音乐世家容易出音乐家,美术世家容易出画家,他们认为天才是天生的,是良好的先天基因造成的。居里夫人的女儿继承了妈妈良好的科学基因,最终在科学的道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更让很多人对这种观点深信不疑。于是很多父母认为,有什么样的父母就能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做什么的,孩子也一定能在这方面取得成就。于是父母就希望孩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沿着自己开拓的路走下去,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少走弯路。不可否认,父母自身的背景会深深地影响孩子,因为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但是孩子的兴趣有时候也不完全合乎父母的意愿,有时候孩子不想生活在父母成功的阴影之下,他们想选择另一条路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孩子的兴趣与父母的意愿发生矛盾时,父母该怎么办?

毕加索是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他有一个女儿。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毕加索也非常希望女儿能步自己的足迹成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师。所以,在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毕加索就让她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玩耍,鼓励她在画布上涂抹;当毕加索外出赴宴、和朋友们聚会闲谈或是邀请他们来家作客时,他都把女儿带在身边,希望让孩子从小接触艺术界人士,以便启迪才智,开阔视野,培养她在绘画方面的兴趣。果然,在毕加索潜移默化的启迪下,女儿在耳闻目染中渐渐爱上了绘画艺术,她暗下决心,要继承父业,将来也成为一个大画家。

然而,在女儿14岁的时候,她突然感到疲劳和不耐烦,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反感。女儿又不忍心让父母知道她的心思后失望,所以,她常常一个人背着父母痛苦地哭泣。细心的母亲发现了女儿的变化之后,悄悄告诉了毕加索。开始的时候,毕加索看到自己多年来付出的心血就这样白白浪费,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他很快就想通了,女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做父母的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一定要让她按父母的设想来成就自己呢?最后,毕加索没有责怪女儿,反而安慰她说:“每个人的道路,应该自己去摸索,何必非要像父母一样呢?你有什么兴趣和追求,我都会同样支持你的。”

父亲的话使女儿的心彻底地放开了,她知道自己不需要再背着父亲的理想前进了。后来,女儿爱上了珠宝设计,为了这个梦想,她又一次走进了父亲的画室,虚心向父亲求教。这次她不是为了父亲的梦想而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奋斗。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她心情欢愉。最终,毕加索的女儿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成了著名的珠宝设计师。

女孩的成长有她自己的规律性,她爱什么,追求什么,并不一定要以父母的意志为准则。让女孩背着父母的“才女”梦前进,往往正是这座无形的大山压垮了女孩的精神,以致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局面让很多父母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轻则对孩子一顿责骂,重则拳脚相加。

作为父母,如果都能像毕加索那样以洒脱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女儿,使女孩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之中,那么,这样的家庭也一定会充满快乐和幸福,这种环境也一定会更利于女孩的成长及成材。

父母是女孩的引导者

在教育女孩的过程中,父母既不应该代替孩子思考、作决定,也不应该强迫孩子完全服从自己,而应该教女孩学会选择正确的方向,如何自己作出决定。

虽然一般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更听话、更乖巧,但也有淘气或言而无信的情况。例如,贪玩的女孩很容易忘记自己的作业,这就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你可以给女孩制订合理的时间表,留出娱乐时间,当她违反安排时,提醒她遵守。这样既可以帮助女孩信守承诺,又可以正确引导她合理支配时间,以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发挥的是引导作用,而非迁就她、替代她、苛责她。

女孩有很多方面需要父母的引导,如交朋友、支配零用钱等。而有些女孩体质较弱,生性敏感,既不喜爱体育锻炼,又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大人看来,这是一件小事,而对女孩来说,她会因为自己这方面的弱点而自卑。

在幼儿园,敏敏连续跳绳从没有超过两个,是班上跳绳最差的女孩子。一到跳绳时间,敏敏就说肚子疼要上厕所,就是为了躲过众目睽睽下的尴尬。老师认为敏敏撒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敏敏的妈妈。听到老师的反映后,妈妈对敏敏说:“宝贝,你画画这么棒,学画可比跳绳难多了。如果你能花学画一半的时间来学跳绳,过不了多久你的跳绳数肯定会超过别人的。”妈妈亲自买了一条跳绳,陪着女儿一起练,结果女儿跳绳的能力明显提高了。

这位母亲很聪明,在女儿的成长道路上,她没有责怪女儿说谎,她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引导女儿走出了这个小小的挫折。在女孩的成长道路上,父母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帮助女孩认识这个世界。在女孩迷茫的时候,父母需要站出来给予指引;当女孩受到挫折时,父母要站在女孩身边鼓励她勇敢地站起来,不要幻想自己帮助孩子实现梦想。父母要做的就是以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女孩自己找到实现梦想的道路。

父母是女孩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女孩最好的老师,这应该是每一个父母都明白的道理。父母教会女孩说出了第一个词语,教会女孩迈出了第一个脚步,父母第一个教会女孩认识外部世界。这种关系是本能的、自发性的,同样也是纯洁的、无私的。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一个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父母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如果父母处处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子女的表率,这不仅可以提高和树立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可以使父母牢牢地把握住教育子女的主动权。

当一个女孩不懂得尊老爱幼,人们会说,这孩子缺少家教;当一个女孩品行恶劣,人们会说,这孩子缺少家教;当一个女孩缺乏独立和适应能力时,人们同样会把责任归到父母身上。所以,作为女孩的父母,不仅仅是教会女孩说话、走路,还要教给她做人的道理。因为父母对女孩的影响,是十分深刻而又深远的。从一个人的一生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盈盈的妈妈为了让女儿学好英语,首先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她拜师学英语,和孩子一起天天读、背英语。每天边做家务边听英语,出门总是随身带着写着英语句子的纸条或英语书。冬天起早读英语,为了避免犯困,她刻意站着读书。对于一个一窍不通且年近40岁的人来说,想学好英语谈何容易!她也有想放弃的时候,可是因为女儿一直把她当作榜样,所以她就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喜欢文学的爸爸也一直在进行着小说的创作,作品不断发表。盈盈说:“爸爸妈妈一直很勤奋,很努力,他们就是我的榜样。”盈盈的爸爸妈妈始终如一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无形中给盈盈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赢得了孩子的信赖与尊敬。

还有一部分父母又是怎样做的呢?总是嫌女儿早晨起得迟,而自己却天天睡懒觉;总是嫌女儿不守时,自己却常常娱乐到深夜;总是给女儿报各种学习班,可自己却不肯花时间学习什么……凡此种种,再板着脸去教育女儿,有何说服力?孩子怎么能心服口服?

女孩出生后接受的第一个场所、第一个课堂就是家庭,父母是女孩的启蒙老师。女孩的基本语言、基本动作、生活习惯、性格爱好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女孩与父母朝夕相处,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自觉地接受了家庭的教育。这种教育是父母在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中发生的。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习惯随时随地影响着女孩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举止。

女孩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她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她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她将学会公正;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她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不是危言耸听。父母如果想培养好自己的女儿,就要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女儿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