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女孩更像女孩
10710400000003

第3章 富养女孩,才能培养女孩的高贵气质

“富养”≠惯养

女孩是上天赐给父母的天使。她们是那么美好,可是又那么柔弱。让父母们既感到骄傲又感到担忧。担心自己的女儿会在这复杂险恶的社会中受到伤害。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小天使生活得安全幸福呢?如果说世界上真有这样的方法,那就是正确教育。父母无法保护女儿一辈子,将来的人生之路还是要女孩自己去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女孩自己生活的能力才能让女孩安全幸福度过自己的人生。那么,富养就是真正的“授之以渔”。

现在很多的父母都对“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说法深信不疑,一些父母竭尽所能让女儿穿上最好的,吃上最好的,玩上最好的。让她们上最好的学校,接受中西合璧的教育,为的是有朝一日自己的女儿出人头地,见更多的世面。想到有那么一天,自己的女儿在众多诱惑面前轻蔑地说一句:“你给我的,在我小时候我爸爸妈妈都给我了,我不希罕。”难道这样的教育就是“富养女儿”的理论吗?这就是成功的教育方式吗?

答案是否定的。“富”不光表现在金钱物质方面,不要让金钱培养起一个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不要让物欲把女孩培养成“拜金女”,只追求奢华名牌的物质享受。所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注重孩子内在气质的培养更重要。让女孩获得精神上的充实、独立,这才是真正的“富养”。这意味着父母要赋予女孩自信、自强等强大的意志力量;父母要培养女孩高贵优雅的超凡气质;父母要以丰富的经历去开阔女孩的视野,丰富她的知识内涵;父母要赋予女孩理性思考的能力、判断的能力,让她的眼光更高远;以完整的教育培养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的优秀女孩。

因此,如果你希望自己拥有这样的女儿,那么你就要记住:

与其给女儿吃山珍海味,不如教育她懂得礼貌谦恭;

与其给女儿穿锦衣华服,不如教育她懂得让仪表整洁大方的方法;

与其让女儿过奢华的生活以提高品味,不如让女儿有一个智慧的头脑来驾驭生活。

怎样富养女孩

一味满足女孩需求和过分宠爱女孩都不是富养女孩

现在很多父母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富养女孩,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求不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生活中,有的父母只知道给女儿吃山珍海味,穿世界名牌,用高科技产品,却忽视了对女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还有很多父母过分保护女儿,替女儿做了许多本应由女儿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女孩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她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女孩的自我发展,对女孩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将产生不利影响。

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女孩生活上无法独立,却又娇气无比,承受不了一点挫折和委屈。

某大学新生报到后的第一天,一位母亲找到校长哭诉:“我的女儿一出生,我们家就花2000多块钱装了空调,从小她都已经习惯了。生活里就是吃不上饭也少不了空调。没想到我们昨晚到这里后,在宿舍里睡了一夜,我女儿一起来就对我说,‘妈妈,我觉得好像火从被子烧到心口了’……”说到这里,这位母亲哽咽得说不下去,当着校长和近400名学生父母的面,泪流满面。

在另一所大学,虽然开学仅四天,新生母亲黄女士已经往学校主管部门跑了两趟。她说,女儿所在的宿舍楼每层只有一个卫生间,每天早上上厕所得抢位置。因为蹲位没有隔门,孩子连着三天都没好意思在里面大解。洗澡间不但没有隔门,还没有热水。开水房又比较远,孩子提两瓶水怎么提得动?宿舍的纱门、纱窗破洞也不少……

在宿舍里住了三天后,黄女士的女儿实在无法适应,她打电话对妈妈说:“我非常失望,我要复读,重考一个大学。”对此,黄女士非常难过,她说:“孩子从没吃过这种苦啊!不管住宿费有多贵,只要我的孩子对住宿条件满意,我都能接受。”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女孩太娇气了。可是,我们能只指责女孩吗?女孩只是“被娇惯”,而父母的溺爱才是造成这些女孩娇气的根源所在。试想,一个连一点苦都吃不了的女大学生,将来她又该如何面对职场的残酷竞争和生活的巨大压力。送女儿到校,陪女儿入住,替女儿出头哭求空调,这位母亲还想陪女儿走多远?女儿的前路还长,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个世界将带给她更多不适,甚至煎熬,恐怕远比没有空调更难以忍受。倘若这位母亲不让女儿学点挫折教育,而是只想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当她再也无法满足女儿的要求时,她的眼泪怕是擦不干了。为女孩制造恒温的环境,只能证明父母有钱而且舍得花钱,并不能证明父母有爱而且善于爱。

因此,父母不要一味满足女孩的要求。当女孩的要求都得到满足时,她会认为生活没有约束,变得不考虑别人。

富养女孩是要培养女孩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和高贵、优雅、大方的气质,而不是培养出一个娇贵的“公主”。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呢?

首先,要让女孩参与家务劳动。

现在的父母往往事必躬亲地包办孩子的一切,从而剥夺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以至于有的女孩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面对这样的女孩父母可以根据她们的年龄和体力有目的地分派一些劳动任务,在劳动中锻炼女孩,增强她们的自理能力。

例如,可以让3~4岁的小女孩自己刷牙;帮助父母拿轻便的东西;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玩具等。让4~5岁的女孩自己给家里的植物浇水;在不打碎餐具的情况下协助大人摆放和清洁饭桌;自己喂宠物等。而5~6岁的女孩已经是大女孩了,可以让她自己料理大部分的个人卫生;整理和打扫自己的房间;协助父母叠衣服并将衣服分类放置;负责倒垃圾;摆放和清洁饭桌;放好各种杂物;整理自己的床铺等。

通过劳动的锻炼可以使女孩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应有的责任,并勇敢地承担起来,自理能力更强。

其次,要让女孩参加体育锻炼。

很多父母都觉得女孩天生娇嫩纤细、弱不禁风,需要保护。于是把女孩看成名贵精致的花瓶,一碰就碎,捧在手里怕掉了,放在高处怕摔了……不知道该如果保护才能让女孩不受一点伤害。这样就造成这些女孩自己娇惯自己。有的女孩身体稍微有一点不舒服就不想去上学,在学校也经常请假不上体育课。劳动时就叫苦连天,打扫卫生也嫌累,倒点垃圾也嫌脏。在学校为了争表现还能干点活,回到家里连自己的袜子都懒得洗。

其实,要想让女孩健康成长,父母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女孩不是脆弱的花瓶,一碰就碎。你如果真把女孩看得像花瓶一样脆弱,她也就真的经受不了一点挫折和打击。

相反,当父母不再把女孩看得那么脆弱,那么女孩身上就会释放出一种惊人的潜能。这种潜能将为女孩成长为出色的女性打下成功的基础。

父母可以陪着女孩一起进行锻炼,这样既能鼓舞女孩的士气,在女孩坚持不住想要放弃时给予她鼓励,又能增进父母与女孩之间的感情。

体育锻炼既能开阔女孩的视野,又能锻炼女孩的身体,磨练女孩的意志,让女孩远离娇气。

第三,教育女孩时父母要统一阵线,不能心软。

现在好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出现慈母严父或者慈父严母的现象,有的还出现父母严格要求孩子,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娇惯孩子的情况。如果家里几个大人不能同一阵线,一边严格教育,另一边却维护、宠溺,那就永远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父母应该对女孩提出一致的要求,孩子才能有明确的行为标准。一旦女孩犯了错,父母一定要统一阵线,关键时刻决不能心软,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最后,父母要与老师经常沟通,配合教育。

很多女孩心理素质很差,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批评。受到表扬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受到批评就感到委屈,情绪低落,有的还会哭鼻子,甚至跟父母发脾气。

对于这样的女孩,父母应该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女孩在学校的表现。在女孩受到表扬和批评之后及时与女孩一起分析受到表扬和批评的原因,并分析该如何正确对待。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女孩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增强,能够经得起表扬和批评了。

富养应开阔女孩的眼界

很多父母都认为富养女孩就应该从小让女孩的眼界开阔一点,见识更多一点,将来才不至于为了蝇头小利或者物质诱惑而迷失自我,走向堕落。那么,怎样做才能开阔女孩的眼界,增加女孩的见识呢?

居里夫人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于抓紧时间对她的两个女儿进行教育。居里夫人在女儿不到1岁时,就让她们开始广泛接触生人,到动物园看动物,让她们与猫玩;让她们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植物和人群;让她们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长大点后,居里夫人又开始了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和讲童话。再大些,就开始智力训练和手工制作,如数的训练,字画的识别,弹琴、作画、泥塑,让她们自己在庭园栽花、种菜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在散步时给她们讲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趣事,如种子是怎样在花里长成的、小老鼠和鼹鼠是怎样打洞的,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从实物开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女儿的兴趣。每天功课一完,居里夫人就带两个孩子到外面去。不论天气如何,她们总要步行很长的路。她还在自家的花园里设置了一个横架,上面有吊杆、一条滑绳、一副吊环,让女孩们在家里进行体育锻炼。在1911年暑假,居里夫人带女儿第一次旅行去波兰,姐妹俩学着骑马,居里夫人背着旅行袋在前面引路,她们在山里旅行了5天,晚上住在山民的小屋里。她还教女儿骑车、烹调等。全方位的训练,不仅让她的女儿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她们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心,锤炼了性格。她的大女儿伊雷娜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艾芙日后也成为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居里夫人教育女儿的方法无疑是成功的。从她的经验当中我们发现丰富的培养方式是开阔女孩眼界必不可少的手段。

首先,女孩应该多接受艺术熏陶,培养高贵气质。

良好的艺术修养对于女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将会是女孩享用一生的财富。然而,艺术修养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在后天不断地才艺学习和艺术欣赏中逐渐培养出来的。父母应该给女孩创造各种机会,让女孩能够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参加丰富的艺术活动,从而培养女孩的艺术修养。

其次,女孩应该至少学会一项运动项目。

无论是在我国比较盛行的羽毛球、乒乓球,还是流行于欧美的网球,或者是其他运动项目,最好是比较普及的运动项目,这会让你的女儿与周围同学和朋友的关系更加融洽。如果有机会游学欧美的话,她会发现会打网球能让她更快融入那个社会。

第三,女孩应该多接触大自然。

大自然如此丰富而又美好。无论是星空、白云,还是朝霞、落日,都会引起思维敏锐女孩的无限遐思。无论是飞鸟、游鱼,还是昆虫、小兽,都对女孩有极大的吸引力。大自然是女孩最好的课堂,更是女孩最重要的修养课堂。父母可以带着女孩在大自然散步、远足,感受事物的多样性,观察事物的变化。既可以陶冶女孩的情操,又能够增长女孩的见识,扩展女孩的视野,丰富女孩的经验,开发女孩的智力。这是在家里、在学校无法感知的,也是从电视、从网络上学习不到的。

第四,女孩应该多参加社交活动。

社交实践在欧美国家是女孩的必修科目,在我国也逐渐引起父母的重视。在社交实践活动中,女孩将学会如何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如何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而培养女孩高贵优雅的公主气质,让女孩更有魅力。从小父母就应该多带女儿去小朋友多的场所,比如公园、游乐场。在这种环境里,她可以观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在一起玩的,是如何交往的。当她逐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她就能够开始与他人交往了,并感受到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当女孩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如果有机会,父母可以带着她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比如一些正式的聚会或者典礼。见识甚至参与郑重的仪式能够让女孩对自己的将来更有自信,步入社会时的起点更高。

第五,如果有机会,女孩应该多出去游学和旅游。

游学和旅游能够让女孩见识不同的山川美景,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这对开阔女孩的眼界,增加女孩的阅历有极大的帮助。

最后,多读书是女孩开阔眼界、增加阅历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一个不读书的女孩,不论她多么仪态万千、气质优雅,知识的贫瘠会让她一开口就马上露怯。大家会觉得她只是徒有其表罢了。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的知识对丰富女孩的头脑、开阔女孩的视野起着无可限量的巨大作用。

富养也要用“穷养”的态度培育“富足”的精神

人们常说“从来富贵多淑女”,于是很多对于“富养”理解不清的父母们认为:只要多往女儿身上“投钱”,就能把她养育成一个人见人爱、仪态万方的“大小姐”。事实上,一个女孩是否人见人爱,是和她穿名牌、住豪宅、开跑车没有多大关系的。

一个拥有独立人格、有主见、明智、清楚自身真实追求等众多优良品质的女孩,与她从小来自父母的精神富养和自身的挫折经历有关,而与小时候是否享受过优越的物质生活没有多大关联。

潇潇和芸芸是同学也是好朋友,她们的家境条件都很普通。由于学校离家有一点远,不少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于是,俩人商量向自己的妈妈要求买自行车去上学。

潇潇的妈妈一听女儿要买自行车,马上抱怨自己没钱买自行车,可是潇潇摆出一副不依不饶的架势说:“我们班里好多同学都已经骑车上学了,张多的妈妈借钱都给她买了,你也去借钱给我买吧!等我以后长大了还给你还不行吗?”妈妈被女儿吵得没辙,再加上平时就比较宠潇潇,所以就借钱满足了她的心愿。可半年不到,潇潇的车子就弄坏了,她又央求妈妈再买一辆,妈妈又再次满足了她。之后,潇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买电脑、买轮滑、配手机……只要同学有的东西,她都要妈妈给她买。只要手里有钱,妈妈也都会满足她。这样潇潇在同龄孩子面前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对妈妈也格外的亲热。可是她根本不知道妈妈为了满足她日益增加的要求,每天加班加点地工作,她却只是尽情地享受着她的公主生活。

芸芸也向妈妈开口要求买自行车,她妈妈的表现与潇潇的妈妈不同,而是对女儿温和地说:“的确,你骑车上学方便很多。不过妈妈现在没有这么多钱,这个月工资快发了,我再加加班吧!明天周末你来我上班的店里帮我搬货吧,这样我可以早点回家陪你。”芸芸欣然答应了。第二天,当她看到妈妈在店里一刻不停地出来进去忙上忙下地搬货,累得汗流浃背,当时她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她想,原来妈妈的工作是这样辛苦,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于是,她主动帮妈妈做家务,并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买自行车了,其实走路上学也很好的。”妈妈当然知道女儿为什么改变主意,她很感动,而且在她发工资的当天就给女儿买了一辆自行车。芸芸对这辆车爱不释手,格外爱惜。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要求妈妈买奢侈的东西,还总是安慰妈妈不要太辛苦。

通过这两个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芸芸的妈妈对女儿实施了精神富养,所以芸芸才会懂得感恩并有主见。她从妈妈身上不但学到了劳动价值,而且妈妈的人格魅力也影响了她的人格发展。相反,潇潇的母亲出发点是宠爱女儿,但错误的方式却导致女儿的人格发展有偏离的迹象,长大之后可能会成为一个自私的“拜金女”。

富养女孩,不是要给女孩多么丰厚的物质条件,而是要在精神上使其富足,这样培养出来的女孩才能真正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