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女孩更像女孩
10710400000002

第2章 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养育方式

有人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同样,与男孩相比,女孩也是来自另一个星球,和男孩在本质上截然不同。

很多父母都觉得,养育女孩要比养育男孩容易,因为女孩温和、听话、不调皮,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女孩大多容易敏感、娇弱、缺乏竞争意识。女孩就像鲜花、美玉,但是鲜花也需要父母精心地栽培才能开得更绚烂,美玉也需要父母悉心地打磨才能露出光泽。最优秀的教育方法就是因材施教。父母在养育女孩的时候应该区别于养育男孩,根据女孩特有的优势和个性,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人们常说“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天生不一样

从出生开始,或者更早,男孩就与女孩有着不同的生理特征、生殖器官,体内存在着不同的激素。当胎儿还在母体中孕育的时候,男女胎儿在大脑结构上就已经有非常大的差别了。差别之一就是女孩大脑的发育速度明显快于男孩大脑的发育速度。差别之二就是女孩大脑的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多于男孩。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差别,例如雌性激素、基因的差异等,决定了女孩和男孩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女孩比男孩口齿伶俐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当很多和女儿同龄的男孩还只会说“爸爸”“妈妈”等简单的名词时,女儿已经开始说简单的句子了。很多女孩的父母都会因此而骄傲。的确,你的女儿在语言方面比男孩有优势。

与男孩相比,口齿伶俐是女孩很早就表现出来的优势之一。由于大脑结构的差异,很多男孩在4岁时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女孩则早在3岁时就能够清晰、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了。科学家经过研究证实:女孩到了16岁,她的胼胝体(联系大脑左右半球的神经纤维)比同龄男孩大25%,这使她的左右大脑交流更多,比男孩更容易用语言表达感情。这一结构的差异,也使女孩的大脑内负责语言和写作的区域更加活跃。所以女性在写文章的时候比男性更加细腻,语言表达也更加丰富、生动。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缺乏能力强的人。但是,幸运之神偏偏青睐一些善于表达的人。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各种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虽然女孩比男孩更加擅长语言表达,但并不是所有的女孩在语言方面都比男孩强。有的女孩不愿意说话,并不是因为嘴笨,而是性格偏于内向,不懂得如何与别人沟通。

作为女孩的父母,你应该让你的女儿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要因为心理原因,使她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女孩比男孩更灵巧

当女孩小时候能够灵巧地用两个手指捏东西时,同龄的男孩却只会满把抓。女孩手的小肌肉群的协调性天生比男孩好,她们能做出漂亮的手工作业,会给布娃娃缝衣服,她们的手指能在琴键上灵活地飞舞……

科学家指出,手指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而通过大脑的思维和眼睛的观察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动作的精细化程度。眼、手、脑的协调配合能够极大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如果你的女儿手指灵巧,你就应该鼓励她多运动她的手。当她撕纸玩的时候,你不要因为她弄得满地都是纸屑而责备她。

手帕、纸巾都是柔软的,可以随便折成各种图形。你可以教你的女儿折纸船、纸鹤、花朵、扇子等。

教女儿唱歌、跳舞,并鼓励她在大家面前表演。这样做不但能够发展她的动作灵活性,还可以训练女儿的胆量,使她不怯场,能够轻松地展示自己。

女孩天生比男孩更敏感

很多人都发现,女孩比男孩更敏感。科学家早已证实,女孩的各项生理感觉比男孩更敏锐。

听觉方面,女孩比男孩拥有更灵敏的感觉,因此,女孩对噪声的感觉比男孩更强烈。就同一分贝的声音来说,女孩听到的要比男孩响亮2倍。

触觉方面,女孩比男孩对细微差异的感觉要灵敏许多。

视觉方面,女孩适应黑暗的能力要比男孩强,女孩比男孩更容易看清黑暗中的物体。

味觉方面,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分辨细微的味道差别。

嗅觉方面,女孩比男孩的鼻子更敏锐。

实际上,女孩更善于调动嗅觉、味觉、听觉、视觉和触觉,并将它们的功能联系起来,从而捕捉到更多的信息,把握更多的细节,这正是男孩缺乏的。

女孩比男孩心思细腻

女孩一般心思比较细腻、感性,这对培养女孩的同情心非常有利,因此父母应注重培养女孩善良、可爱的一面。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其实体现出来的就是女孩心思细腻的一面。女孩在三四岁就能够表现出细心的一面。她们比男孩更加会察言观色,做事更加细心体贴。看到妈妈躺在沙发上休息,女儿能够跑进卧室给妈妈抱一个枕头出来让妈妈枕着。看到妈妈伤心地哭了,女儿会过来轻轻地帮妈妈擦干眼泪,或者依偎在妈妈的怀里默默地陪伴,或者轻声安慰。男孩却只会关注自己正在进行的游戏。

女孩比男孩更擅长交际

女孩喜欢交流的天性早在她们还睡在摇篮里时就表现出来了。她们喜欢和父母用目光交流,对父母的抚摸会做出积极的反应。等到她们会说话后,这种积极交流的倾向就完全展露出来了。

当一群女孩在一起的时候,你仿佛走进了百鸟园,满耳朵都是“叽叽喳喳”的声音;而一群男孩在一起时,你会听到“叮叮咚咚”的声音,并惊讶于他们的破坏力。

和男孩相比,女孩更喜欢交流。她擅长把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情说出来。当她对你倾诉的时候,并不希望你为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她只希望你能倾听,能体会她心中的感受。而男孩则不同,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喜欢自己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喜欢做,而不是说。因此,和男孩相比,女孩更具有亲和力,更容易和别人拉近距离。

遇到问题时,女孩能够靠她们敏锐的观察力来判断问题,再加上拉家常式的语言沟通,总能和平地化解矛盾。

女孩也有一些弱项需要加强

和男孩相比,在体格上,女孩天生比较娇弱,所以父母总是认为女孩是弱小的,担心女孩体能不够,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女孩的身体得到锻炼。实际上,女孩只有加强体育锻炼才能让自己变得强壮。

大多数女孩缺乏竞争和冒险意识。她们不喜欢带有竞争性的游戏。她们更喜欢玩照顾洋娃娃这样的活动量比较小、有秩序和规则可循的游戏。而男孩们则更喜欢冲锋打仗一类的游戏。

女孩机械记忆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很强,但是她们对学习材料的逻辑思维加工能力不如男孩强。

女孩的空间能力远远低于男孩,例如改变物体形状、选择正确路径等。

女孩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因而对事物的判断也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方面,处理问题容易感情用事。

社会规范有所不同

社会规范指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约定俗成的规范。其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关系的具体化。社会学家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行事。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男人”和“女人”的角色是性别角色,是指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思想方式和一定行为模式。

米德也指出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在不同文化中经过系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形成的。儿童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始于家庭中。其机制是性别期望、性别认同和模仿。实际上,婴儿从出生之日起,父母就已经按照他(她)的性别用不同的方式培养、教育。例如,对穿衣打扮、玩具、说话方式、行为表现都有不同的要求。子女本身则表现出性别认同,即女孩模仿母亲,男孩模仿父亲。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般说来也从多方面加强了两性的角色差异;大众传播工具对于男女角色社会化也有重要影响,大多强调传统的两性角色行为规范,使观众和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规范并按其行事。

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期望是明显不同的。社会认可的理想女孩应该积极、乐观、坚强、自尊、自爱、自信、独立自主、优雅、有爱心、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有独特气质和美好的品德。社会认可的优秀男孩应该具有阳刚自信、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表达、沟通、反省能力,有责任感、有计划的行事风格,有宽广的胸怀。这些社会规范的不同也要求父母在抚育孩子时应该区别对待。

不要固化你的思维

了解男孩和女孩的差别对父母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有助于父母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并且能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们不能过于遵守这些理论,固化我们的思维。因为男孩和女孩的差别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将来的能力不完全由性别来决定。有时候,父母的期望、教育方式和社会压力都有可能影响孩子能力的培养。

不要认为男孩不擅长思考,语言能力差;女孩不擅长理工科,太依赖直觉,缺乏理性思维,无法担当重任,等等,都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我们所提出来的差别是普遍的而不是绝对的。有很多男孩表达能力非常强,有的女孩的理工科成绩也非常棒。况且,后天的教育培养也能帮助孩子弥补这一差别。有很多著名的作家不都是男性吗?英国著名的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法国作家大仲马,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诗人徐志摩,当代作家贾平凹、陈忠实……都是男性。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也不乏女性。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政坛的风云人物希拉里和赖斯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驾驶飞机飞行于蓝天上一直都被认为是男性的专利,然而,现在世界上也有许多优秀的女飞行员,她们当中有的甚至作为航天员飞上太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就是巾帼英雄之一。

教育,对于男孩和女孩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能让女孩扬长避短,取得成功。

搬走世俗强加在女孩身上的枷锁

乖巧的小姑娘、美丽纯洁的少女、贤惠的妻子、称职的母亲等,都是人们预先设想好的女孩的形象。人们也都认同这一认识,大多数父母渴望女孩成为美丽乖巧、贤惠善良的女性。

不知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将这种认识强行安排在女孩身上,会在无形中剥夺了女孩发展的权利。因为女孩本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来可以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

让女孩背负父母的梦想

培养女孩,强调的是给女孩爱和自由。父母帮助女孩制订发展计划,要尊重女孩的想法和喜好,而不是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

一位母亲是这样诉说她培养女儿的经历的:

我从小就喜欢舞蹈,也非常羡慕那些体态优美的舞者。于是,在我女儿4岁的时候,我就让她学习芭蕾。为此,家里花了不少钱和精力。因为我的女儿身体条件不错,也有一定的悟性,所以我和她爸爸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进入高中后,她说自己更喜欢学习物理。为了让她继续学芭蕾,我们没少努力,但女儿非常矛盾,这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我该怎么办呢?

将女儿培养成多才多艺的人本没有错,但是在你付出之前,请先确定你的女儿对此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为此付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女孩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她才能学好。如果让她被迫学习父母喜欢的才艺,她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父母花了大量的心血和金钱,却让女儿觉得倍受折磨。

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意识到女孩要有自己的追求。

第一,当你的女儿确定了人生目标之后,不要以为她好为理由,干预她的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良好的沟通比强加干涉效果要好得多。

父母不应该将自己的喜好过分强加给女孩,这非但不会让她快乐,还会对她造成伤害。

第二,仔细观察女孩的表现,发掘她的兴趣爱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女孩喜爱音乐、舞蹈,而有的女孩更喜爱物理、化学等偏重于理性思维的学科。如居里夫人、何泽慧等,她们同样取得了成就,并受到人们的尊敬。

第三,将对女孩的培养目的定位为让她快乐。

对于许多家庭而言,培养女孩花费了很多金钱,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天赋之外,还有一个培养目的的问题。如果将这一目的定位为让她快乐,那首先应是建立在她喜欢的基础之上,而如果定位为让她出人头地,让她与众不同,让她吸引更多男人的目光,就往往事与愿违。

过于强调女性对男性的依赖

很多家庭以为,只要女儿有了一个好伴侣,后半生就会有所依靠。这甚至成了有些父母培养女孩的目标,这也使女孩的培养陷入了误区。

晓雯说,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是她的一切。父亲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自己18岁那年,父亲给她买了第一辆车,并定期给它做保养。毕业之后,父亲帮助她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而当她结婚后,丈夫又继续充当着这一角色,为她打点生活。现在,丈夫厌倦了这种生活,和她离婚了,这使她非常害怕。晓雯第一次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如此陌生,她怀疑自己有没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

在女孩小时候,父母应该锻炼她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她看到自身蕴藏的能量。相信你的女儿有能力或者潜力,帮助她开发这种力量,使她成为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女性。

要培养女孩的事业心。许多女孩过分依赖男性,是因为她对未来的把握不大,缺乏事业心。从短期看,这似乎没有什么影响。然而,女孩的一生面临着无数考验,而事业仅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在工作中拥有较大热情的女性,往往具有良好的受挫能力和自信以及乐观的精神。拥有事业的女性往往能在工作中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适应社会及生活所发生的改变。但是,事业成功的女性,在丈夫面前保持低调和谦虚对婚姻有好处,那是双方情感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男性尊严的做法。

过分强调女孩的外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丽并不等于外表的漂亮,而是以心灵美作为前提的。

娇娇是个爱美的女孩,虽然才8岁,但她已经懂得打扮自己了。每次去商场,妈妈都会给她买一套漂亮衣服,这让她很得意。每次穿上新衣服,她都会到邻居和同学中间炫耀一番。而所有的人都会夸奖:“又买新衣服啦。真漂亮!”娇娇也认为妈妈给她买新衣服是理所应当的。上课时,她经常欣赏衣服上漂亮的纽扣、花边,结果严重分散了她的注意力,使她的成绩始终排在下游。

外表美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父母太在意这一点,就会误导女孩。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帮女孩正确认识对外表的追求呢?

第一,强调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心灵美的女孩才真正美。拥有美丽心灵的女孩,即使容貌再平凡,也会博得人们的喜爱。而过分注重外表不注意内心修养的女孩,往往是肤浅的。

第二,不要过分打扮你的女儿。

女孩需要修饰,但没必要在她的外表上花费太多时间和金钱。因为那样只会宠坏她,还会使她把注意力放在讲吃比穿上,使她养成奢侈的生活习惯。

不要让弱势成为女孩成长的“绊脚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或不擅长的领域,女孩也不例外。与男孩相比,大部分女孩更加敏感、柔弱,女孩的性格的软弱更容易让她们产生自卑心理。女孩的理性思维能力、竞争意识较弱。她往往凭借感性认识理解和判断事物。

然而,你不必过分担忧,因为后天的培养完全可以让女孩扬长避短。

太敏感的女孩容易受到伤害

女孩很敏感,很注重与她周围所有人之间的关系。当女孩还在摇篮里时,就强烈地希望父母能和她交流,因此,当她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爱时就会感到不安,哭闹不止,但是,当父母来到她面前,跟她讲几句话时,她就会停止哭泣,转而用笑声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她得到关注的喜悦和兴奋。

但是,如果女孩过于敏感,就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一个敏感女孩的典型例子。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先送给了迎春、探春、惜春姐妹等人,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黛玉的警觉:“这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这其实就是敏感在作祟。林黛玉之所以会这样想,主要是因为她并不是贾府的“正经主子”,而是史太君的外孙女。“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做伴,史太君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由于没有了父母的疼爱,虽然自小就进入贾府,贾府待她也和其他小姐一样,但是这种寄人篱下的强烈的自卑感让她“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生怕被别人看轻了去”,唯恐自己强烈的自尊心受损。假如林黛玉生活在父母的疼爱当中,而非寄人篱下,可能她就不会这么自卑、脆弱、敏感了。

女孩一般自尊心都比较强,与此同时可能还带着一些自卑心理。父母如果处理不好这种矛盾的性格,那么就只会让她更加自卑而从此一蹶不振。

过于敏感的女孩,常常很在意跟周围人的关系,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这样就很容易为了维护一些关系而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

子涵3岁,平时特别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看上了她手里的玩具,就伸手来要,并告诉她:“你要是不给我,我就不跟你做好朋友了。”她也很喜欢那个玩具,可是她又怕以后那个小朋友不和她玩,就把玩具让给了人家,可是那个小朋友拿到玩具后并没有跟她说谢谢,也没有再跟她一起玩。子涵觉得很委屈,也很失望。

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父母们应该意识到这件小事的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你的女儿如果一直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的话,长大以后她也会在一味地满足别人的需求中失去“自我”。

对于敏感的女孩,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注意谈话的技巧。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说话都要仔细斟酌,有所保留。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她们的敏感使她们变得更加脆弱,一句无心的话都有可能打击她们脆弱的心灵。

其次,要适度赞扬而少去批评。赞扬能让女孩更加自信,而批评则会打击女孩的自信心。

第三,要注意教育方式。父母要鼓励女孩自尊、自爱、自信、宽容、谦让。

第四,要关注女孩的情绪。敏感的女孩是喜欢伤春悲秋,经常会有解不开的心结,进而情绪低落。父母要时刻关注女孩的情绪变化,及时开导她。

第五,父母要教育女孩学会爱自己,懂得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要培养女孩的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人们与时间竞赛,与自己竞赛。这虽然很残酷,却是生存的法则。

缺乏竞争意识的女孩不在少数,她们或多或少地排斥学习和工作,不愿付出,只想轻松地收获。习惯了安于现状的女孩,会越来越懒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还会扩大,甚至毁坏女孩的未来。

张敏正上初二,虽然成绩还可以,但远远没有达到升入重点高中的要求。为此,父母非常着急,虽然他们不喜欢强求女儿,但每次问女儿的时候,她都会说:“我觉得我的成绩还行,在班里占中等。”每次考试结束以后,女儿都拿自己的成绩和排名在她后面的同学相比。女儿这样安于现状让他们很不安。

女孩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自觉性和竞争意识。她需要在与更优秀的人做对比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当然,这并不等同于培养女孩的野心或过强的好胜心,而是提醒她具有竞争意识,避免养成不思上进的惰性。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女孩的竞争意识呢?

第一,不能给女孩灌输依靠男人生活的观点。

无论多么漂亮的女孩,都要树立正确的生存观,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异性身上,因为这样很容易养成懒惰和过于依赖他人的坏习惯,也会因此变得没有内涵和魅力。

第二,让女孩承担一定的责任。

对男性来说,竞争意识,除天生的喜好外,还来自于责任。很多人认为,在家庭中让女性承担责任就会触动男性的尊严。然而,为男性分担一些责任,既可以为他减轻负担,又可以很好地理解男性的不易之处,还会使家庭关系更和谐。

第三,让女孩做家务。

家务是女性发挥自身能力的好平台。给家人做一道美味,将家里和家人收拾得干净整洁,不是每个女性都想要的吗?对于自立、自强的女性来说,将来不一定会成为家庭主妇,家务活可以不做,但不能不会做。

第四,让女孩参加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奋发图强的精神,让女孩勇于向目标奋进。喜爱体育活动的女孩,大多具有容光焕发的精神面貌,心中充满目标感,可以很好地培养女孩的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