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嫁人经济学
10710300000014

第14章 陷阱溺爱儿女,使丈夫成了“第三者”

爱护、关心孩子并没有什么错,问题上要把父母之爱与夫妻之爱区分开来,不要因为爱孩子而忽视对丈夫的爱。

通常的说法是:婚姻乃是一条空船,靠着两种东西为它压舱,一是爱情,一是子女,没有爱情而又没有子女的婚姻势必被风浪打翻,葬身海底;爱情和子女如果能同时都有,合力压住空舱,婚姻之船当然是一条快乐的船;如果不幸而不能两者俱备,只剩下一个,船就开始摇晃,界于沉与不沉之间。

但在有些家庭,就显得很奇怪,没有孩子之前,家庭矛盾没有什么,有了孩子,家庭矛盾尖锐起来了。有人戏称,如果是男孩,八成老公吃老婆的醋;如果是女孩,八成老婆吃老公的醋。这样的“醋”既有甜蜜幸福的成分,也有对过去时光的怅然回忆。自己原是对方的宝,现在落得个草已经算不错了,大家的眼睛不再往对方的身上停留,更多的关注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冷暖、吃喝、哭笑、教育乃至一举手一投足都让我们无法挪开视线。

我们热情的拥抱孩子,亲吻他们的脸颊,那我们有多长时间没有拥抱自己的爱人,并且深情一吻?我们亲热的叫着孩子的乳名,用最甜蜜的话来宝贝着他们,那我们对爱人的甜言蜜语到哪里去了?我们为了孩子一点点小事而大声斥责对方,因为想占据孩子对自己的爱而想法设法,那我们曾经为了博爱人一笑或一句感激的话而尽心尽力的想法怎么不见了?我们抽出所有能抽出的时间,只为了陪孩子嬉戏玩乐甚至出游,那我们有多长时间没和自己的爱人吃一顿只属于两个人的晚餐,哪怕是简单的晚餐?我们倾囊给孩子购置衣物、玩具、书籍及孩子喜欢并有利于成长的一切,那我们曾几何时给爱人买过一点东西,一朵花也好?

孩子,正名副其实地成为“第三者”,横亘在夫妻之间,本来是爱的桥梁,现在倒成了爱的负担。在美国,为了保持夫妻的感情,一些夫妻的做法,隔断时间将孩子托付给自己的亲属,两人或出门旅游或享受一顿晚宴或重新体味约会的乐趣。

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作为女人,我们的重心应该是平衡的三个点,自己,丈夫,孩子,集中在孩子这一个点上都会让家庭失去平衡感,感觉自己受到冷落。

很多人把孩子比喻为爱情的结晶。在现代社会,这个结晶往往只能出现一次,而且出现的时间也比以前要晚,所以当迟来的小生命终于睁开了眼睛,他仅仅是向父母们瞥了一眼,那一瞬间人类天性中的亲情立刻全部爆发出来。感动、负疚、哀怜抑或是疼爱?这份迟来的亲子感觉,会随着孩子的凝视与他肆无忌惮的啼哭,流进父母的心中,也让许许多多的父母找到了一个情感的寄托点。从哺养到送幼儿园,不知不觉,眼睛里似乎只有那个小宝贝了。

爱孩子本身没有错,有时候,作为新妈妈的妻子由于忙于照顾宝宝而对丈夫有所忽略,其实也无可厚非。只是在一段时间后,你不能忘记身边的另一半同样需要你的爱,这种爱和对孩子的爱是不同的,它会更简单和更宽容。比如你在为宝宝选购奶粉的同时,没忘记顺便给丈夫买件衬衫或者一个刮胡刀,对方就会很满足了。

聪明的妻子,应该让丈夫在孩子的成长空间中占有一席之地,别让错过孩子的成长过程, 时光无法倒流,有些东西错过了就再也追不回。妻子应该和丈夫一起承担养育孩子成长的责任,主要是精神上的。

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中国几千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生活格局,使大部分女人片面地以为教育孩子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而男人似乎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在一旁看热闹,但是据权威人士研究证明,孩子的健康成长环境离不开男人的身影,父亲不能老是游离在孩子的视线之外,这样天长日久,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极为不利。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角色,但现在仍有些丈夫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专心地赚钱养家,因而,他们常年奔波在外,拼杀于商场、周旋在官场,难免疏忽了家人,冷淡了亲情,甚至忽略了“为人父”的作用,无意中减少了和孩子相处的机会。也许你会说一旦事业稳定下来,会用加倍的时间和爱补偿孩子和家人,但要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比如说,将来的日子虽长,但孩子的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还有,青春期子女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起着不同的作用。

有一位小朋友在日记中写道:

过六一童节,幼儿园活动比赛的时候,每次都是妈妈跟我做,爸爸没有陪我玩过一次。人家有爸爸来参加的都得奖了,我一次都没得到,我讨厌爸爸!

周末的时候,人家爸爸陪着去看动物;人家爸爸陪着去科普中心玩游戏;人家爸爸驾车带着全家去郊游;人家爸爸陪着到图书馆看书;人家爸爸教游泳、打球。而我没有爸爸陪。我恨爸爸!

生病的时候,爸爸都不在家,连我做手术的时候都不见他的人影,看见的只是妈妈疲倦的眼神,守在病床边的是憔悴的妈妈。

爸爸,你怎么那么狠心呢,你不爱我吗?为什么儿子病得那么严重,你都不来看看呢?爸爸,你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我和妈妈,好吗?求求你了!

相信在外奔波的父亲们看到这篇日记都会很伤心。但这是事实。父亲的风格通常不同于母亲,母亲可能更多地使用温馨的语言、轻柔的抚触和孩子进行交流,父亲则更粗线条一些。他们把孩子高高举过肩膀,他们有力的臂膀是孩子安全的港湾;他们用带有胡茬的脸轻轻地触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皮肤触觉……

据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普遍较高。主要原因是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需要何种条件等都会做到心中有数,而母亲在这些方面就会相对感性随意些。在教育孩子方面,父母的角色应该适当互补。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细腻的母爱,更离不开粗犷的父爱。这两种爱对孩子而言就如同空气与水,必不可少,天下的母亲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许多孩子深有体会:他们的种种与性别角色相符合的行为,是与父亲从小的教养分不开的。在和男孩的交流中,父亲的严格要求,会使男孩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学会承担责任,男孩也会更好地从父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日渐表现出男子汉气概;而父亲和女儿的交流,也可以让女儿从小接触到良好的、明确的男性榜样,并分清男女之间的差异,更有利于培养女孩的女性气质。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情景:男人催孩子写作业:“天快黑了,还玩,快写作业去!写不完不要吃饭!”见女儿委屈得要哭,妻子心疼女儿,就埋怨男人:“看你把孩子吓的!你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听到妈妈为自己鸣不平,孩子便一头扎在妈妈怀里哭起来。男人狠狠地瞪着妻子:“孩子非叫你宠坏不行!”妻子也不甘示弱,冲男人发起脾气来:“你根本不像个爸爸,你是不是想把孩子管成书呆子?”结果,夫妻两人就这样当着女儿的面一口骂、一嘴回,吵起架来……这其实是教育方式不同的体现。

若父亲缺位,将使孩子缺乏鲜明的个性与人格,甚至变得中性。现在很多男孩子更喜欢娱乐——娱乐是中性的,而喜欢体育的则少得多——因为家长很少能带着孩子一起打球、爬山、跑步。这其实很不利于孩子的性格磨炼,容易使孩子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

据报道,广东省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700多名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调查,在问及“你在被管教期间最想念的人是谁”时,父亲名列首立,高居70%;问及“生活中对你产生正面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时,父亲每次夺冠,为31.2%,其次是朋友,占20%,母亲只排在第三位,占15.2%。

上海市某小学有个小男孩,平日说话嗲声嗲气,爱与女孩一起玩,大都觉得他“怪”,不太像小男子汉。后来,他做了有关心理行为测试,实他的确存在不认同自己性别的不健康心理。更令人惊讶的是,该校高年级学生中竞有42人存在这种不良心理倾向,其中除了一名女孩,其余41人全为男孩。

事实上,上述现象在小学生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位心理学家调查上海市部分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发现有l3.9%的学生希望自己是女性。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一些家庭中父爱不足。所以做妈妈的你应该注意了,切不可低估孩子他爹对孩子的影响,要努力营造出一个男女搭配的教育环境,以让孩子的性格心理得到合理的发育。任何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绝对离不开父亲的陪伴,尤其青少年时代,当他面临诱惑、走了弯路以及性情脆弱时,他会本能地需要父亲。

女人没必要一人独揽“育子”的任务,如果女人觉得孩子是生活的全部,把婚姻生活变成了简单的“育子”,这是很可怕的,不说儿女成为阻碍夫妻的生活的“第三者”,“生活”将失去他的本来面貌。(跑题,注意改好)

经济学解析

儿女是夫妻共同的结晶,很多女人是只关心母鸡生下的蛋,而忽略了下蛋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的公鸡。作为新妈妈的妻子由于忙于照顾宝宝而对丈夫有所忽略,其实也无可厚非。只是在一段时间后,你不能忘记身边的另一半同样需要你的爱。在为你的宝宝选购奶粉的同时,没忘记顺便给丈夫买件衬衫或者一个刮胡刀。(同上,联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