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也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以往那种成绩至上的教育评价体系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优劣,专注于自己特长的发挥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指标。这是现代教育专家的普遍看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这一看法的有力论据。他告诉我们:学习能力只是个人智能的一个方面而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家长的工作就是找出孩子的这些强项,并加以培养。
教育观念的革命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人类的智能是以多元、多种的方式综合运作的,他认为凡是人类都具备8种以上不同的智能,超越了传统的狭隘的智力概念,也印证了人类社会中大部分的智能发展轨迹,而掀起了教育观念的革命及教育政策的革新。
人的智能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智能:
1.语言智能
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语言智能较强的孩子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教师等。
2.数学逻辑智能
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数学逻辑智能较强的孩子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
3.空间智能
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周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空间智能较强的孩子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
4.身体运动智能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较强的孩子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
5.音乐智能
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的能力。这项智能使人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音乐智能较强的孩子适合的职业是: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
6.人际智能
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项智能使人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具有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人际智能较强的孩子适合的职业是:政治家、外交家、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推销员等。
7.自我认知智能
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使人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较强的孩子适合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
8.自然认知智能
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辩论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使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自然认知智能较强的孩子适合的职业是: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环境设计师等。
9.存在智能
是指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死亡的意义的能力。
加德纳教授将智能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在各个文化背景中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的能力。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我们应该更宽泛地看待“智力”这一概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聪明之处,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没有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人是全无能的。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以往以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为标准的单一评价体系,从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另一种解读方式。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可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使“差生”不再差。教师也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多元智能的启发者。
世上没有平凡的孩子
很多家长担心自己孩子没有强项,显得很平庸。其实,那只是父母缺少发现,没有正确发现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世界上没有平凡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教育的父母。
卡尔·威特是18世纪德国一个名叫洛赫的小村庄的牧师,他第一个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52岁那年才有了第二个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他以自己的名字给孩子命名。可惜小卡尔·威特看起来反应迟钝,表情痴呆。卡尔·威特很是悲伤,但他并没有因为儿子的智力低下而绝望。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写到“我的儿子得之不易,怎么会不爱他呢?我要用我的方法去爱他,一定要把他培育成不平凡的人。”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小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教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天才,但是经过后天的培养,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关键在于父母是不是具有培养天才的能力和耐心。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子智力比较低,就放弃了对孩子的培养。有的父母因为家境比较好,觉得即使不好好教育孩子,他也会生活得很好,从而放松了对孩子的有效发掘。爱因斯坦小的时候被大家一致认为是一个天生的笨蛋;牛顿小时候的表现也很迟钝。这些天才的成功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相信你的男孩并不平凡,只要你能发现并培养孩子的潜能,那他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爱因斯坦或者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