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男孩更像男孩
10710100000016

第16章 帮男孩体会学习的快乐

为男孩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时指出,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即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从而将儿童的智力从现有水平引向另一个更高的水平。这种教学理论被称作“脚手架理论”,把儿童的智力发展看成一幢高楼,家长和老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在儿童智力水平上搭建脚手架。

“脚手架理论”要求家长在孩子智力发展过程中围绕孩子的学习水平来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而不符合孩子的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上还可以遵循以下教学技巧:

1.“搭建支架”。围绕男孩当前学习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例如在帮助孩子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家长可以通过概括让男孩了解题目的类型。家长可以示范解题步骤,为孩子提供一个范例。

2.“进入情境”。在家长示范了解题步骤之后,可以寻找同种类型的题目,让男孩自己尝试着去解决。此时,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来引导男孩以正确的步骤去自己尝试。通过提问,可以使男孩有效地总结此类问题中的知识点,锻炼男孩的思维能力。

3.“独立探索”。此时,男孩在面对同种问题时,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解题技巧。家长可以尝试着为男孩增加同类题目的难度,达到层层推动男孩能力提高的目的。

4.“协作学习”。当男孩掌握此类问题的解题技巧后,鼓励他去和同伴交流,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男孩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问题的类型和解决方法。

“脚手架理论”在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上十分有用,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它的核心是家长应该在考察孩子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目标,并通过一些技巧使男孩的学习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家长应切忌好高骛远,盲目与人攀比,为男孩制订一些很难实现的目标,这会给男孩带来过多不必要的压力,还会使男孩产生厌学情绪。

还有很多家长常常不顾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孩子买上一大摞资料,让孩子一题接着一题地做练习,认为只要题目做得够多就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真正的提高应是学习能力的提高。况且大部分家长并不熟悉孩子的教材,只是盲目随意地给孩子买一些辅导资料,还强迫孩子去完成这些资料。这对提高孩子的解题能力,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

还有的家长利用节假日孩子休息的时间为孩子请家教,进行疯狂补习,把孩子休息、娱乐的时间都占去了。这样做使孩子没有时间去发展一些除了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容易导致孩子思维单一,个性发展不均衡。

总之,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对于男孩来说,一定的压力可以很好地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但压力过大,则极容易让他产生厌学情绪,对正在快速发育的男孩的成长也是不利的。让男孩取得好成绩,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为他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培养男孩学习的兴趣,因为男孩最需要的其实是家长的理解和鼓励。

注意力是学习知识的重要保证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注意力又称为专注力,是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前提。在个体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就像是把心灵的门户打开。门开得越大,个体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大脑。注意力是否集中,直接关系到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多男孩学习成绩差,其实与智商高低没有关系,而是由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

8岁的小杰今年上三年级了,和小丽是同桌。每次一到上课,小丽就端正坐姿,打开笔记本,每当老师讲到重点部分时,小丽就认认真真地记下来。而小杰呢,在上课的头十分钟,他往往要先花一段时间找笔记本,然后再找笔,还要不时地把笔杆打开修一下。好不容易准备好了,小杰就开始想着晚上要看的动画片,或者是小伙伴的漫画书。慢慢地就快到下课时间了,这时小杰就开始摸着衣服口袋里的弹珠,盼望着铃声一响就冲出教室,和伙伴们一起玩弹珠去。

对于许多像小杰这样的男孩来说,注意力涣散是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时间短、易分心是很多男孩的共性。由于男孩天生好动而又急躁,他们对于某种需求,与同龄女孩相比,需要更快更及时的满足。这就导致在学习上,男孩的注意力没有女孩集中,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也比女孩短,做练习的时候也比女孩毛躁,缺乏女孩认真细致的劲头,常常不看清题目大意就开始做题,因而错误率很高。

要矫正男孩注意力涣散的习惯,父母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提高男孩的睡眠质量。

学生正处于发育长身体的时期,对睡眠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当男孩晚上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时,白天就会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甚至不知不觉就趴在课桌上睡大觉了,这种状态下注意力是很难集中的。因此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养足精神,才能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2.有意识地对男孩进行一些注意力训练。

训练男孩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弥补男孩注意力不如同龄女孩的不足。由于好奇心是男孩的天性,他们往往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十分正常,这就需要家长要特别重视对男孩注意力的培养。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他做事专注的习惯。例如,对处于学步阶段的男孩,家长可以通过用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当他伸手要的时候,家长就把玩具往后放一点,当他快要够着的时候,就再往后放一点,这样男孩就会为这一个“得不到”的玩具而努力往前走,身边别的东西就引不起他的兴趣了。再比如,家长还可以和男孩做一些诸如拼字游戏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游戏,家长可以适当提示男孩,在关键部分让他自己去思考。通过这些练习,就会逐步提高男孩的注意力,使得男孩形成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家长也会发现,注意力的培养对男孩的学习是十分有用的。

3.为男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各种刺激物的干扰也是男孩注意力分散的重要原因。因此,当男孩在家中做作业时,父母应该尽可能隔绝外来的干扰。当男孩在做一些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的事情时,家长可以先停止一切可控制的干扰,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当男孩想要一个人玩的时候,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家长就不应干预他,这对男孩专注力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儿童时期是培养男孩注意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父母有意识地培养男孩的注意力,可以使男孩在学习上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弯路,从而更有利于男孩的学习和成长。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有些男孩学习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因为他们觉得老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的东西也没什么劲,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无法抗拒的厌学情绪。而对棋牌等这些传统的游戏以及电子游戏机和电脑游戏等,却是那么迷恋,甚至可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这是因为爱玩是人的天性。

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意识里,学习和游戏是根本对立的两件事情。他们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男孩玩的时间太多了,只有把男孩玩的时间用来学习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游戏和学习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事情。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现代教育科学也提倡通过游戏来促进孩子的学习,这样更有益于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

志高自小就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小男孩。小的时候他特别调皮,而且能玩出很多花样来。拿妹妹的芭比娃娃当靶子,爬树、摸鱼、玩打仗游戏,把家里的闹钟拆得七零八落……顽皮的志高让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头疼不已,批评成为志高的家常饭,但却收不到什么效果。后来爸爸妈妈认识到,既然小志高有这么旺盛的精力,父母可以参与进小男孩的游戏,在游戏中告诉孩子哪些活动是危险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等等。在完成比较困难的游戏任务时和小男孩一起高兴,慢慢地,小志高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彬彬有礼而又富有朝气的大男孩。

喜欢游戏是男孩的天性,更是男孩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男孩来说,游戏不仅好玩,放松身心,还可以帮助他扩大知识面,陶冶他的情操,在游戏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学会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技巧,是男孩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男孩的智力开发,游戏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游戏教育的理念,认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课程,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和特长,成为一个知识和社会化共同发展,身心同步成长的孩子,促进他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让男孩在游戏中学习,家长需要充分了解游戏的内容和性质,鼓励他做一些有益的游戏,帮他远离那些不适合他年龄和毒害儿童心灵的游戏。

1.为男孩甄别游戏健康与否,发挥监督作用。

在男孩中会流行很多的游戏,有的游戏是一些简单的集体活动,需要集体成员的配合才能达成,比如郊区野餐等,在这种游戏中不存在竞争关系,主要可以培养男孩一些合作精神、奉献精神等;还有些游戏存在竞争关系,它的结果一般是以一方胜利,另一方失败告终的,比如打仗游戏等。在这些游戏中,男孩可以体会正义、纪律、策略、失败与胜利等一些行为规范。父母应该在保证男孩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参加这些游戏。还有一些游戏则需要父母的注意。随着网络的兴起,一些游戏商家开发出了针对儿童的益智游戏,这些是无害的。但也由于网络监管的不足,有很多游戏涉及暴力、色情、赌博等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东西,这就需要父母的甄别对待。

2.为男孩的游戏创设条件,让孩子们乐于在游戏中学习。

父母可以根据男孩的学校课程,给男孩的游戏植入一些学校课程的内容。比如打仗游戏,就可以帮男孩为自己的军队起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这样当男孩学习历史上的相关内容时,就会有着极大的兴趣,从而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达到让男孩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的效果。

3.在游戏活动中让男孩产生学习兴趣。

面对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男孩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当父母在时间安排、内容设置上合理融合游戏和学习时,就会极大地激发男孩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因此家长可以针对男孩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规律,制订出适合他们的游戏安排,让男孩在家长的引导下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当父母有效合理地制订男孩的游戏,使游戏和学习有效结合,而不是盲目反对孩子的游戏,这样男孩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增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