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女孩
10709100000043

第43章 倾听孩子真实的愿望

你们在启迪孩子们讲出自己的想法时,一定要非常谨慎小心。不要借孩子之口说出孩子还不能理解其意的话。

——苏霍姆林斯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可能常有这样的感受:引导女儿树立抽象意义上的理想,虽不太容易,却不至于太难;更难的还是,具体确立哪一类的、适合女儿的理想,即女儿人生大致的发展方向。其实,这一点父母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真实的愿望来了解。也许,不少父母对此会满腹狐疑:女儿那么小,她的愿望能算数吗?可行吗?能成为她不懈追求的理想吗?最终能够实现吗?这些猜疑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不少有力的事实证明,女孩幼时的愿望不但能够成为她的人生理想,而且对她实现这一理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莱特兄弟小时候的愿望是希望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结果他们发明了飞机;张衡小时候的愿望是数清天上的星星,结果他成了天文学家等等。

倾听女儿内心深处的愿望,这是帮助她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的比较好的方法之一。这一点,美国畅销书《聆听心声》的作者吉尔·哈里斯说得比较清楚透彻。她在本书的序言中,回顾自己孩童时代的愿望与她的理想之间的关系时写道:

我们并非在生活的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的心声。当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我就一直不断地寻觅一个真理:我是谁?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我知道我是特别的,虽然并不比我的玩伴特别多少。这种意识是我心灵中的一种觉醒,它在我的心中反复出现。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从没有和任何人谈及我的这种意识,因为我甚至没意识到它的存在。我并不能测量它、描述它、看到它或将它量化。但它确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关于“我是谁”的真理。

我的内心认为我是特别的,我拥有可以奉献给世界的一些特质(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而这样的想法已经慢慢被我内心里一种消极的声音所替代,这个声音告诉我相反的一面——我丑陋、愚蠢、不值得被爱并且十分肥胖。

当我与那些消极的声音拼命抗争的时候,它们顽强抵抗,足以阻止我成为我本可以成为的那类女性。我的心目中有这样一位女性,她让我真正地喜欢并且想要把自己也培养成那样。这种意识不断增长,直到最后我做出了一个清楚的决定:不要按照那些消极的声音所指示的那样去生活。相反,我要按照自己的心灵之声去生活,这是在这世界上我最想要做的事。尽管挑战巨大,我还是决定迎接挑战。

吉尔·哈里斯是一个经历丰富的女人,曾经在雅芳化妆品公司、瑜伽杂志社、欧米茄工作室以及一些媒体都有过从业经验,她还是一名成功的广告创意者。总之,她拥有自己灿烂的事业。正如她在书的序言里所说的,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就开始了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正是她这种专注倾听自己内心愿望的做法,使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她说,她的确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而且知道应该怎样去得到它们。她现在也是一位母亲,在对待孩子的理想上,她仍然坚持这一态度。

因此,父母引导女儿确立理想时,不妨静下来,倾听女儿内心的真实愿望。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要经常与女儿沟通

女儿内心想什么?她有什么愿望?她长大后想做什么?这些都藏在女儿的心底,如果父母不与她沟通,不让她自己说出来,是没人猜得出来的。另外,与女儿沟通时,要用平等开放的态度,对女儿的任何愿望与想法不评价、不判断,更不能讥笑、打击。这样,女儿才能将她内心的愿望向父母和盘托出。

第二,尊重女儿的愿望和选择

父母要尊重女儿的愿望,进而理解她的愿望、知道她的真正需要。即使她的愿望与父母为她设计的理想产生偏差,也要平静地与她沟通,在尊重她理想和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商量探讨,让她充分理解父母的想法,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她。

第三,引导女儿在现实的基础上,把愿望变成理想

对女儿的愿望,不理不睬是错误的,拔苗助长也是错误的。对女儿刚刚萌发的愿望之苗,动辄苛以参天大树般的要求,这无异于拔苗助长。如果父母们都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女儿的愿望之苗,那么,也许她永远也不可能树立稳固理想。真正的支持应该以女儿的现实准备为前提,然后进行适当的启发和诱导,不是说教,不是命令,也不是趁机提条件。

总之,对孩子的愿望之苗,不要轻视、不要打击,也不能一见小苗,就恨不得让它明天就成为一棵大树。正确的做法是一点点地培养扶持,要细心浇灌滋润。这样,女儿愿望的小苗才能长成理想的花蕾,最后绽放成为现实的花朵。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父母学会倾听是了解女孩真实愿望的有效途径,因此,父母有必要定期抽出专门时间来倾听女孩的心声。父母倾听时的态度一定要是真诚的,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父母一边做出倾听的样子,一边想着驳回的理由和转变她想法的途径,完全不考虑女孩想法的可取之处,如此反复几次,孩子便会有上当的感觉,从而也就不会再向你倾诉内心的想法和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