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女孩
10709100000037

第37章 理解并呵护女儿的个性

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样的东西。

——阿道尔夫·第斯多惠

有些女孩容貌美丽,可是你却感觉不到她有任何吸引人之处;有的女孩姿色平平,却有着一股摄人心魄的魅力,让人觉得她可爱,这就是个性的魔力。有个性的女孩走到哪里都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和注意,获得大家的肯定和赞许。

每个女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她有不同的感受事物的方式、玩耍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学习的方式、享受的方式。不管内容如何,正是这些“个别的特性”定义了她作为一个人的自我。总体来说,个性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类别之分。作父母的,尤其要理解女儿的个性差异并好好呵护它。

父母对女儿个性的理解,好比艺术家的调色板:调色板识别的“颜色”越多,画出的画作就越是趣味盎然、绚丽多彩。父母对孩子的看法,通常都很绝对,非白即黑。在父母看来,女儿要么是“表现不错的”、“成功”的,要么就是“有问题的”和“不可救药”的。而实际上在这“黑”与“白”之间,还有着丰富的彩色地带,这才是女孩真正的个性。因此,要想女孩子始终充满骄傲、快乐和自信,父母必须理解女儿的个性,同时帮助她们理解这种个性。

对女儿的个性不但要理解,更要细心呵护。女儿还未成年,其个性还处于潜在状态,有待开发和培养,就像刚刚破土而出的小苗和将要出土的幼芽。在此需要注意,伴随嫩苗一起生长的,还有野草。这就需要谨慎对待。要锄草,就要等到小苗长到具有抵抗力的时候才能进行。这就意味着,呵护小苗就要对草暂时容忍。女儿的个性开发培养与呵护小苗类似,一定要小心谨慎。

理解并呵护女儿的个性,最首要的是要尊重她的这种个性。这一点,下面这个小故事里的爸爸就做得很好:

纹纹上小学时,一次爸爸给她讲“加法”。

爸爸拿出苹果说:“1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2个苹果。”爸爸又用别的实物做类似的演示,最后,边说边在纸上写出“1 1=2”。

此时,小纹纹眨着眼睛,产生质疑,对爸爸说:“爸爸,1加1也等于1.”

爸爸被说愣了,只见纹纹从口袋里取出两块软糖,一只手拿一块,然后把两块糖用力地捏在一起,举起来说:“爸爸,您看,这不是1 1=1吗?”

爸爸感到很有趣,开心地笑了,之后态度和蔼地说:“两块软糖粘在一起,是变成了一块,但那是一大块。”

“大1也是1啊。”反应敏锐的纹纹又作这样的回答。

爸爸若有所思:“对,大1也是1.”然后夸赞纹纹说:“我们家纹纹真厉害,发现了‘1 1=1’的新算法,以后一定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

小女孩纹纹的身上不正是有一种个性在跳跃、在闪烁吗?她的爸爸也并没有认为她是在捣乱,而是对她的回答和蔼地加以肯定。这就是尊重女儿个性的具体表现。

除了尊重之外,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呵护女儿的个性呢?不妨参考下面的方法:

第一,发现女儿的个性

填充女儿的“个性调色板”,了解她的好恶——她喜欢吃的东西和不吃的东西;她最喜欢的运动、课余消遣和活动、她喜欢的衣服、她的特长、她喜欢逛的场所以及最有效的活动方式等等。此外,对女儿的个性,父母还要往积极方面看:有些你认为的负面特点,可能是她正面品质的另一面。比如,她可能在朋友面前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在你面前则不同,因为这可能显得她“过于自信”。告诉她你观察的结果。比如,“我真的喜欢你……的方式”,或者“你非常关心他人,是吗?”

第二,不拿女儿跟别人比较

没有一个女孩跟别的女孩完全一样。女儿记住了多少单词?已经学会了多少东西?有的父母只以自己的期望值来评价女儿。这对女儿的个性及女儿的成长、发展没有好处。在这样的教育下,女儿容易失去自信。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女儿的个性、肯定女儿的成长,慢慢地、切实地培养她。

第三,尊重、平等地对待女儿

女孩是一个独立的人,她属于社会,也属于自己。女孩虽小,但同样有信任、独立、自尊、上进等方面的需要。如果父母没有顾及和满足女儿的这些需要,错待了她,就会影响她个性的发展。尊重女儿就要平等对待她,父母对女儿说话,不要大嗓门,音量要中等,尽可能用商量的口气,不要经常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多让女儿自己来尝试,尝试是女儿独立的开始,要多作示范,多加鼓励,帮助她成功。

理解并呵护女儿的个性,会让她自由地生长。这种自由地生长会让女儿拥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与内在美。这种个性之美让她无论走到哪里,都显得魅力无穷。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父母首先要理解女儿的个性。这就需要父母避免对女儿个性“非白即黑”的限制性评价,而要拓宽思维,并用包容之心对待女儿的种种个性,然后才是对女儿个性的呵护。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从女儿的角度来考虑她的想法,而不总是生硬地告诉她,这样做不对,应该那样做。这种对女儿个性的尊重是对她个性最好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