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什刹海九记
10708500000014

第14章 后记

编辑《什刹海九记》缘于什刹海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恰逢什刹海研究会再次被评为民政部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之际,连续获此殊荣可喜可贺。区委、区政府领导及各界专家学者、有识之士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回忆过去、规划未来的总结座谈会,开得生动活泼,洋溢着庆功会的欢乐气氛。

作为什刹海研究会第一任会长,我和大家一样有庆功之喜悦,有回忆过去规划未来之梦,更有忆旧之情。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领导、老同志、老朋友因年老体弱未能到会,我默默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当我得知有的老专家、老领导、老同志已离世,想到他们将永远缺席了,有种难以言表的情绪在内心蔓延……我很想念他们,忆往昔,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品德魅力,终生难忘。诸多老专家、老领导、老同志团结各界中青年专家学者、有识之士为研究会搭建了一个学术平台,形成求实向上、融为一体的学术群体,为研究什刹海开了好头。这个学术群体始终坚持依靠区委、区政府,依靠专家学者,依靠群众(统称三依靠),深入调查研究,坚持抓《什刹海志》的研究,探寻什刹海的经济与社会、历史与现状(区情),打好研究什刹海的根基;坚持抓什刹海地域的性质、功能与范围的研究,探究未来;当什刹海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之际,抓住西城区以“发展创新、富民强区”为主题,以实施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的发展战略为中心,从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开展以民为本、民利为先,改善居住大环境和改善居民生活小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市政工程设施研究与建议;进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爱家乡、爱首都、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科普教育的研究,倡导爱国、爱家、爱科学、勇于创新为民为国的精神;什刹海研究会深挖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什刹海历史文化,探求什刹海文化进入历史新时代新阶段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成果。

什刹海研究会始终坚持水是什刹海地区的生命线,有了积水潭才有了北京城,才有了北京城的脊梁——中轴线,才有了北京城第一块基石——中心之台,才有了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码头和六海水系。这一切都是什刹海研究会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学术研究主课题,但也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什刹海研究会始终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先导不动摇,始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规划批复精神和要求,遵循温家宝同志的“继承和保护城市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城市现代化的内容。保护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使之流传后世永续利用是城市领导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讲话精神,指导我们的学术研究,为什刹海研究找准定盘星。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生命是极短暂的一瞬间,但是什刹海研究会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对什刹海的研究成果是可以经受时间考验而流芳百世的。我们十分珍惜与专家学者、老同志们在工作实践中产生的友谊,这也是一种“缘分”。在昔日老专家学者、老同志的影响下,几位“好事者”自愿组织起来,在什刹海研究会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团结了十数位老中青热爱什刹海的同志,经历较长时间的孕育和思考,《什刹海九记》(简称九记)于2011年春夏之际按照“九记”编写纲目开始进入有计划编辑阶段。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回忆了西城区1983年至21世纪初对什刹海的整治、保护、开发与管理工作,明确了“九记”编辑的思路与要求。期望弘扬古哲先贤、近现代专家学者与实践者在传承、保护与发展什刹海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为什刹海进入新时代、新阶段可持续发展发挥建言献策、添砖加瓦的作用。经过两年多时间编辑部完成初稿。2013年5月,九记主编向一直关心、指导什刹海保护建设工作的何鲁丽同志作了九记编辑思路、纲目与初稿完成情况的系统汇报。何鲁丽表示认同,并预祝成功。

同年7月,与当代中国出版社商定了出版事宜。随后在出版社支持下,九记编辑部主要审稿成员在出版社于8月提供的初排稿基础上,经四次集中研究,统一认识,反复进行核对、修改,于2013年底在初稿基础上完成编辑出版任务。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大体经历了酝酿、试写、反复斟酌、编辑修改等阶段。整体时间虽然较长,但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得到什刹海研究会的指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得到什刹海景区管理处、西城区老干部局、西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西城区档案局、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城区文史学会、恭王府管理处,尤其是当代中国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什刹海九记》内容涉及什刹海研究会14年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检验、归纳、提炼、提高再认识的难度很大。限于编者水平和有限资料,出现缺失、误漏在所难免,敬请老前辈和读者批评指正。

正当本书紧张审校、即将付印之际,10月23日传来我们尊敬的侯仁之先生辞世的噩耗,使我们悲痛万分。我国失去了一位精益求精的学术泰斗,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和共同奋斗研究什刹海的引路人。

侯老作为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的开创者和北京史研究的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崇尚调研,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

1984年,侯老被邀请为西城区政府顾问;1990年,侯老被邀请为什刹海研究会名誉顾问。30年来,他对什刹海、对西城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对西城的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做了重大贡献。

侯老首倡什刹海研究会编纂《什刹海志》,并亲自担任主编,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与大家进行切磋。经过六易其稿、历时八年不懈努力,这部55万字的巨著终于在2003年初出版了。《什刹海志》获得社会各界好评,志书评审组称:在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就一个区域能写出55万字的志书,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国是一个创举。侯老还是什刹海丛书编委会主任,带领我们编辑出版了一套什刹海系列丛书,向社会系统地介绍什刹海文化。侯老是一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北京什刹海文化传播的开拓者。

回忆侯老和我们一起奋斗的日日夜夜,他治学严谨的学者风度,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侯老离我们远去,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和事业的引路人,但他的治学精神永远鼓励着我们前进!

谨以《什刹海九记》一书出版,表达我们对侯老的尊敬与怀念之情。希望后来人把什刹海研究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侯老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赵重清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