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读故事学国学
10707700000268

第268章 民用历书的老祖母

国学常识

民用历书中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包含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它最早的是根据《崇祯历书》来编算的。《崇祯历书》是明末徐光启主编,李天经续成。它从多方面引进了欧洲古典天文学知识)内容包括天文学基本理论,三角学,几何学,天文仪器,日月和五大行星的运动、交食,全天星图,中西单位换算等,共四十六种,一百三十七卷。徐光启字子光,号元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国学故事

徐光启在他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带遭倭寇骚扰十分严重。徐光启小时候,父亲常给他讲当地人反抗倭寇侵略的情景。徐光启长大以后,因为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南京,听说这里有个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经常讲些西方的科学知识。不少南京人都喜欢跟利玛窦结交。徐光启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利玛窦。他听利玛窦讲的科学道理,都是自己过去在古书上没有读到过的。打那时候起,他对西方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过了几年,徐光启考取了进士,也到了北京,在翰林院做官。他认为学习西方的科学,对国家富强有好处,就决心拜利玛窦为师,向他学习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各方面的科学知识。一次,徐光启到利玛窦那儿去学习。利玛窦跟他谈起,西方有一本数学著作叫《几何原本》,是古代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写的一本重要著作,可惜要翻译成汉文很困难。徐光启说:“既然有这样好书,我一定要把它翻译出来。”

此后,徐光启每天离开翰林院,就赶到利玛窦那儿,跟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由利玛窦讲述,徐光启笔译。那时候,还没有人译过国外数学著作,要把原作译得准确,可不是件简单事。徐光启花了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再三修改,终于把前六卷《几何原本》翻译完成。

除了《几何原本》之外,徐光启还跟利玛窦和另一个西方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过测量、水利方面的科学著作。后来,他又在研究我国古代历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当时欧洲在天文方面的最新科学知识,对天文历法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徐光启不但爱好科学,还十分关心民间疾苦。有一年,他父亲死去,徐光启回到上海守丧。那年夏天,江南遭到一场水灾,大水把稻、麦都淹了。水退之后,农田上颗粒无收。徐光启为这个心里挺着急。他想,如果不补种点别的庄稼,来年春天拿什么度荒呀!恰巧在这时候,有个朋友从福建带来了一批甘薯的秧苗。徐光启就在荒地上试种起甘薯来,过了不久,长得一片葱绿,十分茂盛。后来,他特地编了一本小册子,推广种甘薯的办法。本来只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就移植到江浙一带来了。

明神宗死去,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也接着病死,神宗的孙子朱由校即位,这就是明熹宗,徐光启被任命领导历局开始编写历书。徐光启领导的历局,当时是有压力的,因为当时围绕立法改革有很多争论。 钦天监的人针对历法也争论不休,民间则反对引进洋人遍定历法。徐光启顶着压力,以耶稣会传教士及四个中国助手开始工作。这时,他看到后金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竭力主张要多造西洋大炮。为了这件事,跟兵部尚书发生矛盾,徐光启被排挤出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