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健康生活(上)
10706000000008

第8章 关于糖尿病问题

糖尿病,顾名思义是一种尿中出现糖分的疾病。之所以尿中出现糖分,是因为血糖升高的结果。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来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也有一部分是由体内其他物质转变而来的。一般情况下,血糖在肝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胰岛素的调节下,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尿中没有糖分。但在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可出现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结果使血糖升高,多余的糖分从肾脏排出,就得了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除了血糖升高之外,还可能出现脂肪、蛋白质、水分、矿物质、酸碱度的紊乱,发生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果病情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还会引起脑、心脏、下肢血管、肾脏和眼部等重要器官的慢性并发症,甚至会造成残疾或死亡。糖尿病的症状是由血糖升高及糖尿病并发症而造成的,包括①三多一少:糖尿病人常有尿得多、喝得多、吃得多以及体力和体重下降的趋势,表现为尿次和尿量增多,夜尿频数,每天喝水量超过两个五磅暖瓶。吃得多但仍没劲儿,体重比他们最胖的时候有所下降等。但是有些人病情较轻或者反映不明显,也可能没有“三多”症状,这不等于没得糖尿病。②餐前低血糖:不少病人在糖尿病初期时,老感到饭前心慌、出汗、饥饿难忍,这是胰岛素分泌反应延迟,饭前肚子空虚时胰岛素反而达到较高水平所造成的。③视力下降:与血糖波动、糖尿病性的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有关。④皮肤瘙痒或感染:由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所引起的。因为外阴部易受尿糖的刺激并易发生泌尿道感染,所以引起外阴瘙痒在女性中十分常见。⑤神经系统的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过敏、大汗淋漓、腹泻便秘交替、脾胃性低血压、尿不干净或尿不出来以及男性阳痿等。⑥其他:如小孩生长发育迟缓,妇女反复流产或生产出4千克以上巨大婴儿。

想治疗好糖尿病,首先必须及时发现糖尿病,只有及早发现糖尿病,才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而不至于弄到一身并发症了,还不知道是得了糖尿病。所以说,有高危人群特征者应提高对糖尿病的警惕。尿糖阳性可为糖尿病的诊断提供线索,但诊断的依据只能是血糖,所以怀疑是糖尿病者必须尽快去医院查血糖。当发现空腹血糖 ≥7.0MMOL/L(126MG/DL),或 者 餐 后 两 小 时 血 糖 ≥11.1MMOL/L(200MG/DL)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血糖增高,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水平,可做糖耐量实验,即服葡萄糖粉后再查血糖,如果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又没达到或超过11.1MMOL/L(200MG/DL),就叫作糖耐量损害。

得了糖尿病,如不正确对待,不积极、有效地治疗,就有可能得糖尿病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正常寿命。主要的并发症包括:①感染:特别是肺部、泌尿道和皮肤感染。②酮症酸中毒:这是患者胰岛素严重不足,加上各种诱发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Ⅱ型糖尿病人也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不过发生机会较小而已。③高渗性昏迷:常发于老年性病人,其病隐蔽,往往事先不知,有的糖尿病患者可严重脱水,并迅速进入昏迷,很像脑血管意外。这种并发症病情危重,死亡率高。④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不当时,如吃得过少、运动过多、药物过敏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老年人常可没有低血糖的症状而进入昏迷。这些急性并发症都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慢性并发症则包括心脏、脑、下肢等大血管病变,肾脏、眼等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等,这是对糖尿病人更大的威胁。国外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的这些并发症的机会要比非糖尿病病人高3~3.5倍,很容易使病人发生心肌梗死、偏瘫、下肢坏死、尿毒症、双目失明引起残疾或者过早死亡。老年人得大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机会高于年既然现在糖尿病发病率这么高,对人类威胁这么大,我们一般人到底能做点儿什么,才能使自己得糖尿病的可能降低到最低水平呢?我个人认为,人要想不得糖尿病,至少要做到“四个点儿”,那就是“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这是国际上公认的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多学点儿就是要多看看有关介绍糖尿病的书籍、报刊、电视,多听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和广播,增加自己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少吃点儿就是减少每天的热量摄取,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吸烟喝酒等等;勤动点儿就是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保持体形的健美,避免肥胖的发生;放松点儿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这“四个点儿”,糖尿病发病率我想至少能减少5%。

大家最关心的恐怕是怎么样治疗糖尿病了。糖尿病治疗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单打一的治疗方法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糖尿病的具体治疗方案包括五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治疗糖尿病的“五套马车”。这“车”呢,就是良好地控制糖尿病,使患者保持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高质量的生活,正常的工作能力和与非糖尿病人同等的寿命。那么这拉车的“五匹马”呢,就包括糖尿病的教育和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检测,而每一个糖尿病人都应该成为这“五套马车”的好驭手。

一、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主要是指让糖尿病患者了解和轻人。

认识糖尿病,正确对待糖尿病,有效治疗糖尿病。病人要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安定、平和的心理状态,既不慌张失措、过分紧张,又不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而是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目前对糖尿病的诊治满不在乎的情况比较多见,这种病人常年不看病,不查血糖,也不去注意并发症的情况,这种态度十分危险,往往要为这种“不在乎”而付出不可挽回的代价。糖尿病教育也包括对社会、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务人员及对各级领导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和糖尿病作斗争。

二、饮食治疗

其内容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高纤维饮食、口味清淡、水果适时适量、少饮酒、不吸烟等。①控制总热量就是说糖尿病人必须防止热量摄入过多,这种总热量不只包括主食,而且包括副食或零食。每天的主食量一般不宜过多,不要超过400克,但也不是越少越好,一般每天在200~400克比较适宜。②合理配餐就是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比例的适宜,比如说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也就是每天要有一定量的牛奶、鸡蛋和瘦肉摄入,当然为避免热量过多,肉食也要有所限制,一般各种肉食总量每天不超过150克。每天油脂的摄入量不宜过多(特别是动物脂肪量),而应以植物油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油脂提供的热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动物油提供的热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10%。病人应少吃油炸食品,以免热量过多。如果病人吃完这些东西,还是感到不饱,那么绿色蔬菜管够。③少量多餐,就是要求病人每天多吃几顿,每顿少吃点,避免加重胰岛的负担,基本上要做到一天不少于三餐,一餐不多于100克,避免一餐吃得过多。④高纤维饮食,就是说糖尿病病人应多吃些粗粮、大豆、绿色蔬菜,这些食品含膳食纤维较多,有利于降低血糖,减轻体重,还能保持大便通畅。⑤清淡饮食,就是避免肥甘厚味,不吃含糖食品(当然不含糖的甜味剂不包括在内)。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时候,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以不太甜的水果为宜,而且最好不要在正餐前后吃,以免增加一次进食量而增高血糖。可在午睡后或晚睡前作为加餐吃一个水果或500克以下的西瓜。如能吃完水果再查查血糖,那就更放心了。为防止血压升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口味太重,而应少盐饮食。值得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应该限制饮水,以免血液浓缩加重病情。⑥糖尿病患者应该少饮酒,不吸烟。大量饮酒往往会影响正常进食,引起血糖波动,增加脂肪肝发生的可能。吸烟的害处更大,除了一般的危害以外,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管内部不光滑,血液黏稠度大,吸烟引起血管进一步收缩后,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堵住脑血管就是脑血栓形成,堵住心血管就是心肌梗死,堵住下肢血管就是下肢坏死,后果都很严重。所以糖尿病人最好戒烟、忌酒。

三、运动

运动要“持之以恒,量力而行”,进行有氧运动。运动后最大心率=(220-年龄)×(60%~85%)。

四、药物

口服降糖药:①磺脲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较强,可治低血糖肥胖。主要包括优降糖(消渴丸、糖威)、美吡达、糖适平、达美康、甲磺丁脲。②双胍药。抑制食欲、减少吸收,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但有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包括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③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如拜糖平、卡波平。④噻唑烷二酮类。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如文迪亚、爱汀。

胰岛素:用于Ⅰ型糖尿病、口服药控制不好的Ⅱ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较重的慢性并发症、妊娠糖尿病。

其他口服药物:①降压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②利尿。可慎用速尿+氯化钾。③降脂。包括降胆固醇为主的他汀类和降甘油三酯为主的贝特类调脂药等。④血管活性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中药等。⑤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B1、C、E、复合维生素B等。此外,尚包括对症治疗药物。

五、糖尿病检测

定时进行检测,可以了解糖尿病控制状况及并发症程度。检测内容可包括血糖(尤其是餐后两小时血糖)、尿常规、血脂、血液黏度、肝肾功能、心电图和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