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89

第89章 如何使道德观念适应社会变化

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深刻的经济变革之中,毋庸置言,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道德也会随之由旧道德向新道德的转化。有的人说:只要埋头经济建设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新道德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但是我们却看到,新的道德观念在深入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时并非一帆风顺。旧的道德观念由于存在时间较长,在许多人头脑中根深蒂固,指导着他们的行动,有的更为腐朽的道德观念也在改革中沉渣泛起,从而破坏了改革的环境,拖了我们改革的后腿。因此要使道德观念尽早适应社会变化,建设新道德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建设新道德,最重要的任务是需要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进行分析,作一番认真的扬弃工作,进而形成全民族新道德观念。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我们建立新道德,也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一种创造活动,只有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采取科学的态度去改造,变革传统的道德,才能建立起新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诚实坦白,遵纪守法,尊重人才,勤劳致富等是我们要大力弘扬的;而“三从四德”、“君贵民轻”和极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陈旧的道德观念则要丢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不可能建立起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新的道德秩序。

建设新道德,要通过生动的社会教育,丰富健康的文体活动,宣传媒体的大力传播、推广,各类职业规范的完善使新道德真正深入人心,指导大家的行动。邓小平同志说:“不要认为只要破字当头,立就在其中了。”我们要不断建设和传播新道德,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和遵循,逐渐放弃原先习以为常的旧的道德规范。在这一方面,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几年,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在城乡居民中,法制观念薄弱等旧的观念受到冲击,新的法制观逐步形成;自给自足的价值观念和保守狭隘心理日益动摇,商品意识,改革和创新的观念和行为不断产生;愚昧落后的精神开始觉醒,追求科学知识成为时代的大潮。

建设新道德,青年人有重大责任,应该自觉起示范和带头作用。要敢为天下先,勇做新道德的带头人,同时要有正确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带动更多的人树立起新道德。这是时代赋予青年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民族现在正以前所未有的英勇气概开拓进取。如果说在历史上每一次革命的胜利都引起了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巨大变化,那么我们当前改革实践所带来的道德变化,也必将激发我国人民的热情和力量。道德建设有赖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和道德水准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