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65

第65章 家长让子女辍学赚钱的现象难以杜绝

“钱”是当今人们议论和关注的东西。商品经济的洪流仿佛使一些人莫名其妙地突然拜倒在金钱脚下。对于某些家长来说,历代那种“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传统似乎一去不复返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像一座大山似的挡住了他们的视线,既然“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持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读书还有何用?这种功利的思想使有些家长们萌生了“读书无用”、“成才不如发财”的看法,继而把自己年幼无知的孩子拉出校园的大门,投入了商品经济赚钱的大军之中。于是,时髦的合资企业,阴暗潮湿的手工作坊,喧嚣杂乱的餐馆饭店,出现了一支不协调的青少年组成的队伍。

有关统计资料让人触目惊心。1984年至1993年10年间,全国流失学生总数突破4100万,仅1993年,全国就有740万中小学生涌入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而这其中家长让孩子赚钱辍学的占很大一部分。1993年北京市的保姆在50000名以上,其中1/3是学龄青年,我国目前1400万人的农民建筑队伍里,学龄青年比例占1/4.面对事实,人们惊异、困惑、痛心,这么多孩子辍学赚钱,对中国教育的前景产生忧虑。

孩子辍学,关键在于孩子的家长。作为人生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无疑在孩子的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有识之士早就指出,贫富之差,首先在于一个人的智力,所谓千穷万穷,人缺智力就穷;千富万富,人的智力最富。不懂得或不愿意把“短期选择”与“未来选择”统筹考虑,必将会破坏孩子明大的良性循环,使孩子丧失在激烈社会中竞争的法宝。更为甚者,有些抵抗力、分辨力极差的孩子走入社会后,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吃喝玩乐就是幸福,为了钱,他们偷窃抢劫,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是否应该少搞一些当前的“家庭经济学”,而多算一下孩子的“人生经济学”呢?家长要把受教育的权利交还给孩子自己,担负起培育孩子的任务,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健康的体魄和全面的智能结构,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从另一方面来说,孩子的綴学,对国家也是巨大的损失。教育的发展是我们民族奋起的关键,现代的教育就是十年后的工业。辍学孩子的增加,犹如大地上的沙漠化,将对我们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家长让子女辍学赚钱看上去是个人的行为,实质上每走一个孩子,我们的民族就丧失了一棵可以培养的幼苗。大家都这样做,中国将永远贫困落后,又怎能有个人的富裕和家庭的幸福可言呢?因此防止辍学不仅是一个小家庭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我们要依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护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提高全民素质,让大家都来关心教育。

本世纪初,我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面对许多孩子辍学的现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