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56

第56章 新闻出版业发展迅速,合格从业人员十分缺乏

新闻出版工作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在传播信息、积累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迅猛发展。截至1994年底,全国共有公开发行的报纸1953种,期刊7325种,出版社549家,音像出版单位298家,有图书发行网点88998个。

新闻传播手段日趋现代化。目前新华社使用新闻编辑处理系统可使6个文种的新闻稿件从分选、编写、修改到签发全部在电脑终端屏幕上进行。出版方面,正按照“照相排字、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的方向进行技术改造,目前电子排字、胶印印刷已各占印刷生产能力的1/3以上,彩色制版已有70%以上采用电子分色技术。1994年我国出书品种已突破10万种,约占全世界出书总品种的1/8,已跻身世界出版大国前列。

截至到1994年底,我国新闻从业人员有50万人,其中采编等业务人员约20万人;出版界从业人员有40多万人,其中出版社有38961人(编辑人员有2万余人);各种经济成分的图书发行人员有22万余人。

由于新闻出版业发展迅速,有许多新人参加这支队伍。一方面,他们带来了生气和活力,同时由于缺乏基本训练和新闻出版实践的锻炼,这部分新职工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规律和业务技能尚不熟练,对这项工作的社会责任感认识不深。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业的发展,整个新闻出版队伍还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出版业既面临积极的竞争,使整个行业增强了活力,同时也给这支队伍带来一些消极的东西,有些人受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违背了职业道德,这几年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就在于此。从总体上看,新闻出版业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合格的从业人员显得十分缺乏。

江泽民总书记1995年1月19日与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代表座谈时指出,要努力培养一批坚持正石角方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还要培养一批熟悉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新闻出版有关领导部门正在加强队伍建设和干部培训工作。以出版业为例,已经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要求“横向分类,竖向分级”,积极进行各级各类岗位培训。1995年已经举办了新批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培训班;第一期社长、总编辑岗位证书培训班;第一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研讨班。重点是进行理论学习和有关新闻出版方针政策的学习。其他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也正按计划进行。这些,对于培养新闻出版合格从业人员都起了重要作用。

(潘国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