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华腾飞的一百道难题
10702000000020

第20章 电力不足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电厂投资大回报却慢

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的供应。能源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能源之一的电力工业发展很快。1993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81亿干瓦,全年发电量达8304.53亿千瓦时。现在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4位。

但是,近年来电力需求的增长比电力生产更快,电力工业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据估计,我国工业生产能力约有20%由于缺电尚未发挥出来。在电力供应紧张的年份,是靠工厂“开三停四”,调整负荷、拉闸限电来解决电力平衡的。电力不足使工农业生产常被“卡脖子”,因而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电力供应紧张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电厂投资大而回报却慢。以火电厂为例,建设一个火电厂,不仅占地大,厂房、配套设旋需大量资金,而且需要不断地消耗煤炭资源,投资当然是相当大的。国家在迅速发展时期,资金紧张,对电力发展投入有限,而且不可能在短时期筹到更多资金;电力工业的投资额巨大,又是集体和个人无力支撑的。在原来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工业实行统收统支、统分统配的管理办法,电价被严重扭曲,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电价只能按简单的自然生产成本来定价,因此是相当低的。这样就形成了建电厂投资大回报却慢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重视电力工业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电力不足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对于解决建电厂投资大回报慢这一问题,有识之士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改革电价,加强企业管理。适当提高电价,逐步推行分网、分地区的综合电价,减轻税负,使电力工业保持工业企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但是,电价提高的幅度又不能太快,太大。否则,还要引起连锁消极反应。

第二,全社会加强节能节电工作。这是一条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行之有效的途径。要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努力提高能源转换和利用效率,力争2000年实现单位产值年降电耗8—10%的目标。要制定鼓励节能节电的政策,大力推广节能节电技术,鼓励企业生产节电产品,通过产业政策促进高耗能户的技术改造。另外,要通过各种手段增强全民的节电意识,使全社会都重视节电工作。

第三,坚持集资办电,兴建投资相对较小的水电厂。应当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实现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集资办电,同时可以尽量争取外资。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水力资源,加快水电的建设。水力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发电成本低,水电建设有很大潜力可挖,应当充分利用水力资源。

电力不足和不能短期解决这一矛盾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这只能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综合地、逐步地得到最终解决。

(范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