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10700500000059

第59章 女儿内心充满阳光,笑得才美丽

微笑是一种绝妙的和谐分子,是一个人内心充满阳光的外在表现。美丽的微笑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比如真诚的微笑可以化解朋友间的矛盾;友善的微笑可以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但这些微笑的前提是人们内心要充满阳光,因为只有内心充满阳光的人,才会发自内心的微笑,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北大女生的微笑是美丽的,因为内心充满阳光所以她们的微笑更加灿烂。

据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研表明,全国有中度心理行为问题的小学生比例占小学生人数的16.4%、初中生占14.2%、高中生占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小学生占小学生人数的4.2%、初中生占2.9%、高中生占2.5%。

父母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除了关心她的身体健康,是不是还应该注重女儿的心理健康。在生活中,女儿会不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变得郁闷、愤怒、自卑等?如果您的女儿情绪这样不稳定,就说明了父母对女儿心理教育出现了盲点。女儿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呵护,只有让女儿的心灵沐浴在阳光下,她才能够感到世间的温暖。

幸福的生活会让女儿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一个内心灰暗,放弃自我的女生是不会露出灿烂的微笑的。父母的爱就像一缕阳光,去照亮女儿的心田。父母爱女儿,就要走进女儿的内心世界,去感知她心灵深处的独白,只有这样才能给女儿带来希望,带来快乐,带来勇气,让她用微笑迎接美好的生活。

微笑是人们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人们的每一个微笑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只有心在笑,脸才能笑得灿烂。人们能够内心充满阳光,就具有了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包含了宽广的心胸、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内心充满阳光的人,才会笑得美丽,才会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人们意志消沉,满腹牢骚,那他的生活如何美好?

内心充满阳光的人会拥有一份自信的笑容,对别人同样是一种鼓舞。内心充满阳光的人总是能够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能够在逆境中笑得依然灿烂。内心充满阳光的人能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父母要让女儿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让她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只有这样她才能够昂起头,露出笑脸。父母告诉女儿:生活并没有欠你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女儿应对生活充满希望。女儿因为内心有阳光,不由自主地表现在脸上——微笑。她的自信而美丽的微笑总是容易获得比他人更多的发展机会,总是容易取得成功的。

父母要想让女儿内心充满阳光,应该让她学会不抱怨。首先,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遇到一点小事就会怨气冲天、牢骚满腹,并把这种坏情绪带到家中。只会抱怨他人和社会对自己不公平的父母,是不会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女儿的。因为经常抱怨的人缺少一份感恩的心,他们不会看到生活慷慨的赐予,他们只有自我、怨恨、自卑的内心感受。

在家里,父母不要把自己遇到的不顺心事表现给女儿。父母要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人。对人对事少抱怨,少计较自己的得与失,多宽厚,多谅解,多感恩,多付出,多看别人的长处。父母要让女儿明白:一个牢骚满腹的人,长大以后他只会看到生活中的阴暗面而不知道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快乐。

小羽是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女生,一天,小羽回到家后闷闷不乐,爸爸问:“小羽,今天怎么好像不高兴啊?”小羽气呼呼地说:“今天学校大扫除,我和豆豆一起擦一块玻璃。玻璃擦的很干净,但是老师只表扬了豆豆,却没有提到我的名字。我也有份啊?”爸爸笑笑说:“玻璃是你们一起擦的,老师表扬豆豆,不就等于是表演你了吗!”小羽还是有些不服气地说“可是,老师为什么不提我的名字呢?”“老师可能一时忘记了,豆豆能够受到表扬一定有你的功劳。爸爸相信小羽是最能干的。不要生气了,爸爸不是告诉过你吗,做人不要斤斤计较,只要你做得好,做的对,别人就一定能够看到的。你有没有这种自信啊?”小羽是个要强的女生,听了爸爸的话说:“我当然有啦!”爸爸说:“那就不要生气了,小羽撅起嘴的样子不好看,还是笑一笑吧!”小羽听了爸爸的话,不再生气了,咯咯地笑起来。

女儿少了抱怨,心情会变得舒畅、愉悦。只有女儿的心情好了,才能感受到更多的恩情和幸福,才会发自内心地微笑。女儿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就会少抱怨老师、抱怨同学、抱怨那些不足挂齿的小事情。进而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大度,少一份计较;多一份奉献,少一份索取。女儿内心充满了期望和美好,对生活会更加充满自信,自然会笑得美丽。

社会上,没有人会喜欢抱怨者。喜欢抱怨的人,只会被他人孤立。内心充满阳光的人才是自信的、快乐的。没有抱怨,只有微笑,不仅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更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一种超俗的境界。父母要让女儿明白,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用自己的心点燃人生的蜡烛,照亮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