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10700500000018

第18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与朋友相处的准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是孔子的经典妙句之一。它指的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就是说人应该宽恕待人,这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更是北大女生的做人准则。

这句话揭示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原则。孔子的这句话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世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如果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那么这个人的人际关系肯定是一团糟。

在社会上行走,人际关系很重要。别人为什么愿意与你做朋友,是离不开你做人的原则。倘若你把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你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父母要让女儿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是宽容待人,尊重他人,平等相处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

佳雯已经3岁了,是个有些淘气的小孩子。一天夜晚,妈妈坐在床上看书,佳雯在一旁玩一个塑料夹子。玩着玩着,她突然就把塑料夹子夹到了妈妈的鼻子上。妈妈被塑料夹子夹疼了,“哎哟!”地叫了一声。没想到佳雯看看妈妈喊疼的表情,却咯咯地笑了起来。于是,妈妈就拉过佳雯的手,把塑料夹子夹到了她的大拇指上。被夹子夹到的佳雯,刚刚还在开心的大笑,现在就哇哇地哭了起来。

妈妈看到佳雯已经得到了惩罚,忙为她取下夹子,问“宝宝,夹子夹在你手上痛吗?”

佳雯一边哭一边点头。

妈妈接着说“是啊,夹子夹在宝宝身上,宝宝会痛。那夹子夹在妈妈身上妈妈也痛的,下次宝宝不要用夹子夹别人了,好吗?”

佳雯听了连忙点头。从那以后,佳雯还是那么好动,还喜欢玩夹子,但是再也没有用夹子伤害过别人了。

父母要让女儿懂得将心比心,宽容的对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很小的女生,有时候光靠给她讲道理是不行的,可以辅以一定的惩罚,让她亲自体会这种行为的直接后果。当然,这在不会真正伤害孩子的前提下进行。就像佳雯的妈妈一样,没有过分的批评女儿,只是给了女儿一个“体验的机会”,施以小小的惩罚,就让女儿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让女儿明白:自己喜欢的,他人不一定也喜欢。如果你不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别人,如果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就先要学会爱别人。女儿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知他人的感受。女儿学会这样做了,以后会成为一个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的可爱女人。

人会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处理问题。而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如果能够试着跳出自己的立场分析问题,会发现自己现在的很多做法都需要改变。

女儿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就等于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女生是善解人意的,她可以从别人那里赢得更多的宠爱,自己也不会活得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即使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会替对方想想,那么,这些事情也许就烟消云散了。

现在的女生,父母为他们报名学习舞蹈、声乐、美术等等,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课程提高女儿的自身价值,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气质型女生。但做一个气质女人就一定需要学习这些课程吗?一个永远受人喜爱的女生不是靠曼妙的舞姿,不是靠优美的歌声,而是靠心灵的美丽。

内心宽容的女生是美丽的。她将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朋友,在人际交往上能更加受到欢迎。女儿宽容的内心,让她变得善解人意,为她拓宽了人生的道路。随着社会的前进,越来越多女生被父母溺爱着,有着“公主”脾气。在为人处世时,她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别人犯了错误,就会不依不饶,总是觉得别人亏欠了自己。可是谁没有犯错误的时候呢?只要是做事情,就有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要让女儿逐步明白这一道理,她就会对别人所犯的错误表示理解和宽容,自然不会因为别人身上的一些缺点、一点得失,和一些不符合自己品位及标准的事情而与人发生冲突,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他人,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和摩擦,从而与他人和睦相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父母可以引导女儿学会用多样化的标准去评价一个人。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个性,那么父母一定要让女儿明白: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为中心,不要让自己的眼光一成不变,要懂得求同存异,减少以自己的好恶为唯一标准去评价其他人而产生的狭隘和自私。

父母应该让女儿学会“推己及人”的心态。这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要让女儿懂得去关爱他人,尊敬他人。不要用脑子生活,要用心去生活。用宽容的心态去接受周围的一切,关爱周围的人。只有这样女儿才能获得轻松。同时,父母也要做到表率作用,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女儿的身上。宽容一点,大胆一点,留给她的将是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