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10700200000099

第99章 铜镜

在原始社会时期,世界上是没有镜子的,人们只能以清澈见底的水,来显示自己的容貌。那时,中国古代人想出了一个用陶盆盛水照自己的影子的办法。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有“监”这个字,形状如人临器皿俯视的样子,即古文中所说的:“人监于水”。在世界上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有“监,临下也”的解释。

现在的镜子多采用玻璃材料,然而在中国古代,人们却是“以铜为鉴,可正衣冠”。据考古学家考证,中国古代铜镜的铸造时间是非常早的。古籍《黄帝内传》上写道:“帝既与西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玄中记》中曰:“尹寿作镜,尧臣也。”这说明,中国早在大约3600多年前的商朝,就已会做铜镜了。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五号墓里,发现了5面商代后期的铜镜。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实物。

铜镜在战国时期开始流行于中国。那时,铜镜的镜面多为圆形,虽然铜镜上大都没有文字,但刻有各种花纹。在现在的故宫博物院里,就收藏有一件花纹是蛙形的战国铜镜,实为罕见。

西汉时期,汉武帝曾在宫殿里设有专门掌管铜镜的“尚方官”。当时的铜镜非常厚重,形状仍为圆形。有的铜镜背面还有吉祥语,如“长命富贵”、“长宜子孙”等。当时有的铜镜还有透光效应,一般称为“透光镜”,这种铜镜只要一遇到日光或灯光照射镜面,与镜面相对的墙上就会出现镜子背面的花纹的形象。这种铜镜被古人称为“魔镜”。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又创造了浮雕纹饰的画像镜。画像镜多以历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如姜子牙、孙悟空、伍子胥等人物造型。

唐朝时期,铜镜仍比较厚重,因为镜子内锡的成分增多,镜面显得洁白光亮。其形状有圆形、八棱形、菱形,以及带把的铜镜。花纹有蝴蝶、葡萄、猛兽、凤鸟、鹦鹉和人物故事及神话传说、打马球等。这说明,那时中国的铜镜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发展。

宋朝时期,菱形的铜镜开始流行起来,而且一般都带把。但到了宋朝后期,中国铜镜的制作水平却开始下降。元、明、清三代,除仿制以前朝代的铜镜外,铜镜的制造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中国开始流行玻璃镜子,铜镜也就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