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10700200000052

第52章 炼丹术

中国炼丹的历史很早,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了所谓的“方士”(或称术士),为满足统治阶级求长寿、多钱的愿望,就搞起了炼丹术,企图炼出“长生不老”的“仙药”,炼出“人造金银”。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提到战国时期的燕国炼丹士的姓名和事迹。

据说,秦始皇为了自己能够长生,多次派人四处寻找“仙丹”。汉武帝更是大规模地寻仙求药。因此,炼丹术在秦汉时期发展很快。

东汉末年,新兴的宗教——道教产生了。初期的道教是用咒符消灾、药物治病和诵经来进行活动。这就使道教和炼丹术发生了联系,使炼丹术有了更加广泛扎实的社会基础。晋朝时,炼丹术基本上被道教所垄断,炼丹的方士也被道士代替。

炼丹术士故弄玄虚,或在人烟稀少的深山中,或在外人不得进入的密室里,摆设一些炉、鼎、罐、蒸馏器等,造成一种烟雾缭绕、寂寞神秘、玄妙莫测的环境。他们用硫磺、铅、砒霜、硝石、云母等,以及一些植物药材,炼成丹丸,称“灵丹妙药”。1965年,科学家在南京象山的东晋王氏墓中,出土了200多粒丹丸,大小如绿豆。1970年,在西安南郊出土的唐代窖藏文物中,发现了当时炼丹用的金银锅、金银铛、银石榴罐(简单的蒸馏器)等多件,炼丹的原料有丹砂7500多克,白石英、紫石英2600多克。为我们了解当时炼丹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炼出来的丹丸被人们宣传得神乎其神,这在古代的文学作品里也有反映。实际上,据现在的科学家检验,由于当时炼出的丹丸有大量的铅、硫酸等有霉物质,人吃了以后,非但不能长寿,反而会很快中毒死去。唐朝时的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等皇帝,均因服了丹药后死去,这是历史对这些想入非非的封建帝王的辛辣讽刺。

在古代,炼丹术也引起了不少进步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的怀疑和反对。西汉时期,就有“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的诗句。宋代的文学家欧阳修批评炼丹术“惑世以害生”。明代的大医学家李时珍,也反对当时所说的“长久吃水银可以成仙”的说法,认为这是“妄说”。

炼丹求长生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炼丹必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这就使炼丹家在长期的炼丹活动中,认识了很多物质的特性,积累了不少有关药物、冶金、化学方面的知识。火药的发明,就是在炼丹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创举。炼丹术成为现代化学的先驱。中国古代炼丹家们对医药方面的贡献也是十分杰出的。炼制的一些无机药品及对这些药品性能的认识,都走在世界的先进行列。如用水银、猪油合剂配置的软膏,比欧洲早800多年。用水银制剂作利尿药,比欧洲早1200多年。

中国古代发明的炼丹术,唐朝时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对世界近现代的化学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