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10700200000033

第33章 纺车

我们知道,做衣服用的布、绸等衣料,是用麻、棉、毛、丝等纤维原料经过复杂的加工才做成的。要织布,首先要有纺车。在中国各地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里,科学家们都曾发现过大量“纺专”这种用来纺织的工具。这种纺织工具是由陶或石质制作的圆块,半径2.5厘米左右,厚1厘米,叫做“专盘”,“专盘”中间有一个孔,可插一根棍子,叫做“专杆”。纺纱时,人们先要把要纺的麻或其他的纤维材料捻一段缠在专杆上,然后垂下,一手提杆,一手转动“专盘”,向左或向右旋转,并要不断地添进纤维材料。这种纺纱的方法虽然是非常原始的手工劳动,又吃力又缓慢,产量不高,质量也不是很好,但对此后迅速发展的纺织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使人类的文明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生产劳动,在发明了“纺专”后不久,便又发明出了一种手摇单锭纺车。这种纺车代替了原始的“纺专”,成为当时中国手工纺织业的重要工具。这种纺车,至今在一些农村或特殊需要的行业上仍在使用。这种纺车究竟出现在什么年代,现已无从考察。关于这种纺车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时期的《方言》一书。书中把“纺车”叫做“道轨”。这种纺车的最早图案出现在今山东省临沂金雀山西汉帛画和汉画石像上。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发现的纺织画像已经有8块,其中刻有纺车图的就有4块。其中一幅是反映汉代时期的人们在纺纱生产劳动中的情景。从这里可以看出,纺车这种纺织工具早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在中国普及。由此推测,纺车的出现肯定是在汉朝以前。劳动人民在纺纱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丝绸的质量和产量,又不断有发明和创新。手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很快创造出了脚踏纺车和水力纺车。这些创造又把中国的纺织业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中国在纺织业上,还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纺织业人才,其中有著名的黄道婆。她年轻时就向黎族人民学习了那里比较先进的纺织技术,在纺织生产劳动的实践中,黄道婆把用于纺麻的脚踏纺车改进成三锭棉纺车,并且总结了一套纺纱的技术。她还革新了轧棉和弹棉工具,使纺纱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丝绸之国”的美称。外国人喜欢丝绸,有人也就学着制作丝绸,但丝绸的制作毕竟和中国发明的纺车分不开,由此,纺车传到了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