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10700200000181

第181章 传动带

传动带是能够传送动力的带子,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这种能把动力从一个轮子(主动轮)传送到另一个轮子(被动轮)的传动带的发明,是工业生产中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人们发现通过改变大、小轮直径的比值,很容易实现变速。如纺车,人手在纺车大轮上摇转一圈,通过传动带把动力传送到小轮上,速度可提高数十倍,正是依靠这种变速,使纺线的工艺和效率大大提高。这项传动带的技术,即是中国人在发明纺车的同时所发明的。

纺车的动力来自人力摇动大轮,使小轮纺锤上的梃子作快速旋转,把纤维纺成线。这连接大轮与小轮梃子之间的动力传递,依靠的就是绳式传动带。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西汉扬雄在其著作《方言》中所描述的纺车中,就有传动带的专门表述。这是关于传动带的世界最早的文献记载。山东滕县宏道院汉代画像石上刻有一台纺车的图画,由一个大绳轮和一根插置纱锭的梃子分装纺车木架的两端,用绳子作为传动带。中国古代的纺车传动带,不仅适用于普通有轮缘的轮子,也可带动无轮缘的轮子。一般认为,无轮缘的轮子不可能使用传送带,而聪明的中国人在轮子上做成稍稍有些凹下的一道小沟,传动带便可照常使用。

为了增大传动带与转动轮之间的摩擦力,中国人又对传动带进行了改革,采用链条传动装置,好似自行车的链条一样转动轮的边缘做成链齿,传动链条与轮子上的链齿相互咬合,就不会打滑了。链条式传动装置使传送带更加稳定,产生良好的效果。

欧洲最早出现传动带的年代是公元1430年,是由传动带带动一个水平旋转的石磨作工,比中国最早的传动带晚了1500多年。欧洲的旅行家从中国带回去许多先进技术,传动带即是其中之一,它是作为纺车的一部分与纺车一起传到欧洲的。但是,在19世纪以前,传动带在欧洲很少能派上用场。直到19世纪末叶,扁平的传动带和钢丝缆索,才开始作为传动装置的重要部分逐渐得到普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