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10700200000159

第159章 可转动桅杆与浮板

在19世纪初之前的2000多年间,中国人在造船和航海技术上一直在全世界遥遥领先。西方最后赶上中国,也是因为他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采用了中国的发明。长期以来,欧洲的船在各方面都难以想像地比中国船逊色。欧洲人造的船没有舵,没有浮板,没有水密舱,仅有单一的桅杆和方形帆,使这些船只能听从风的摆布,甚至到19世纪初,这种情况仍没有什么改变。

中国帆船一开始就比西方的优越。中国人利用本地生长的竹子造筏,继而用以造船帆。这导致了使用以竹条作骨架并铺上一层竹席子的帆。这种帆很容易拉上拉下,就像百叶帘一样。使用竹席帆要比西方使用帆布帆方便得多,因为当风向改变时,水手没有必要沿着桁端爬上去把帆卷起或打开,水手可以在甲板上用卷扬机和升降索来做这个工作。然而,中国帆最大的进步是从方形帆发展成使用四角帆的纵向帆装(特有的帆、桅形式),这样,船就可以顶风航行。据说中国平底帆船上的四角帆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好的帆,这种帆的一种现代形式是斜桁帆。

要做到抢风转变航向就必须有纵向帆装。在这样的帆装里,桅不再是挂着帆的长杆,而是当船抢风转变航向时可以使帆在左右迎风转动的枢轴。这一点只有中国人做到了。公元2世纪,中国已经有了使用四角帆的纵向帆装。因为在公元3世纪万震写的《南州异物志》一书里已经清楚地记载了使用这种帆装的船,例如有些船承载700人和260吨货物。公元260年,康泰写的一本书里叙述了有7根桅杆的船,这些船用于远航至叙利亚。早在公元3世纪,在广州附近的南方地区,中国人已经知道避免船因无风而停止不动的最好办法是在桅杆后面再竖立一根桅杆。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沿着船心的纵长竖立一排桅杆,而是横向交错地在两边竖立桅杆。这一杰出的做法西方从未采用过。

桅杆的发明和应用,使航船技术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国人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有了新的发明。因为当逆风航行时,抢风转变航行的船往往会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背风漂浮过程。这就是说,船不得不左右漂动,前进十分缓慢。因此中国人为了避免这一点,又发明了浮板(横漂抵板),实际上这是从航向的背风面放入水里的一块木板,以增加对水的压力,防止漂浮,同时也使船的航向不偏斜。

中国至迟在8世纪就有了浮板。李约瑟指出:“中国的平衡四角帆的确是人类在利用风力上取得的第一流的成绩。”无论在索具、导航、动力装置或者操舵等各个方面,欧洲都吸收了中国的经验。因此说,中国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