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古代发明与发现
10700200000152

第152章 挽具

在西方,公元8世纪以前,挽马的惟一手段是“项前肚带挽具”。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方法,因为皮带勒在喉部,意味着马一旦使出最大力气就会立即窒息死亡,然而却没有人想一想是否有更好的办法。由于他们局限于使用这种可悲的挽具,马力无法用于拉车运输。

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首先取得了重大突破。据考古发掘,发现在一个上油漆的盒子里,有一幅中国画,画出在马的脖子上有一个轭,以绳使其与车辕相连。尽管这还不能被看作是真正令人满意的挽具,但是它表明这样就取代了“项前肚带挽具”,有利于在马的胸部套一根带子。不久,马脖子上的硬轭也取消了。代之以显然更有效的胸带。通常称为“胸带挽具”或“缰绳挽具”。马的颈前(喉部)不再套着带子,负重则由胸骨与锁骨承担。

史料记载,中国人为确定不同类型挽具的相对效率面,还进行了实验。套上项前肚带挽具的两匹马,只能拉半吨重的物品,而一匹套上肩套挽具的马则能容易地拉一吨半重物,套上胸带挽具的马拉的重量仅仅比后者稍微少一点。

胸带挽具似乎是从中国通过中亚传到欧洲的,欧洲考古学家在公元7世纪~10世纪的古墓中发现了胸带挽具遗物。

中国人在挽具的发明上最出色的还算“肩套挽具”。中国肩套挽具最早的证据可以在一块古砖的拓片上看到。拓片上示出了拉1辆车的3匹马及马上的肩套挽具,其年代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1世纪之间。由此看来,肩套挽具最晚是于公元前1世纪在中国发明的。这比在欧洲出现胸带挽具后100年出现的肩套挽具要早1000多年。其后不久,中国人还发现,肩套挽具还可以用于另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挽绳可以拴在肩套的两侧,直接套在车上。正是这种形式的肩套挽具,今天仍在全世界普遍使用。

为了与肩套挽具相配合,中国人还发明了“车前横杆”。如果有两匹马拉一辆车,肩套上的挽绳就可以套在车前横木上。中国最早期的车前横木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那时是用于牛拉的车上。挽具的发明和不断改进,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