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009

第9章 人参蛤蚧散(新增)

(附方:定喘散)

人参蛤蚧散神奇,定喘消痰补肺资,杏去皮尖甘草炙,茯苓知贝与桑皮。

来源:《卫生宝鉴》。

药物:全蛤蚧一对(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气,酥炙黄色),杏仁(炒去皮尖)、炙甘草各150克,人参、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各60克。

用法:研极细末,瓷器装盛,每日吞服二三次,每次3克,米饮汤送下。

功效:补肺益气,化痰定喘。

适应证:久病咳嗽,上气喘满,咳唾脓血,胸中烦热,身体羸瘦或遍身浮肿,脉浮而虚,渐成肺痿失音。

禁忌:时感新咳以及痰热壅盛所致的喘咳忌用。

方义:本方对久病体虚,咳嗽气喘,胸中烦热,或咳唾脓血,或痰中带红,或面肢浮肿,脉象虚浮,舌苔薄白、质淡诸证,最为适合。蛤蚧功能温补肺肾,益精定喘,善疗肺痿肺痈;人参专于补气益血,滋阴生津,能治虚劳咳喘。二者是本方的主药。杏仁、贝母化痰宁嗽;桑白皮、知母泻肺清热。四药对肺热咳嗽、胸中烦热,最为有效。茯苓、甘草补中渗湿。同时茯苓配桑皮,又能利水消肿;贝母配知母为“二母散”(局方),可治肺痨咳嗽;甘草合贝母能润肺止咳。本方配伍非常严密周到,所以临床应用,屡奏佳效。

本方的主药蛤蚧,味甘咸性温,既能补肺气,又能助肾阳,尤长于摄纳肾气以定喘嗽,为治肺肾两虚、肾不纳气、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肾虚阳痿亦有良效。近年来,用此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心原性哮喘、肺气肿及肺结核喘咳痰血而属肺肾两虚者,效果均较好。

编者根据人参蛤蚧散的方意,拟定了一首“定喘散”,用治虚性气喘(包括心脏性喘息、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的喘咳),可以制止喘逆,减少痰量。方用红人参15克,蛤蚧一对(去头足),米炒北沙参、五味子各15克,麦冬、化橘红各9克,紫河车24克,共研细末,每服1.5克,一日三次。如服后效不显,可稍增加其用量。如气喘不在发作期间,可持续服用小量,以控制复发,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