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008

第8章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枣姜随。

来源:《脾胃论》。

药物:黄芪12~15克,人参6克,半夏5克,炙甘草3克,羌活6克,独活6克,防风5克,炒白芍8克,陈皮6克,炒白术、茯苓、泽泻各9克,柴胡3克,黄连2~3克。

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效:补气、升阳益胃,除湿镇痛。

适应证:脾胃虚弱,口苦不思饮食,食不知味,湿盛而大便溏泻,腹部痞胀(或痛),小便混浊,身体沉重,肢节疼痛,倦怠嗜卧,或有恶寒。

方义:本方是“六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味所组成的一张复方。方中六君子汤补益脾胃,助阳化湿;黄芪补肺益气固表,姜、枣发散和表,协同黄芪治疗表虚;羌活、独活、防风、柴胡,祛除内外湿邪、升举清阳而镇痛;泽泻、茯苓利小便、泻湿热而降浊,并少佐黄连,苦降燥湿;芍药敛阴,调和营血,以免诸祛湿药之燥甚伤阴。同时陈皮、芍药、防风、白术四药组合为痛泻要方,功能泻肝益脾,止痛止泻。诸药配合,健脾益胃,升清降浊,补气固表,祛湿镇痛,古人把这种功能概括起来,称为“补中有散,发中有收”,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补中有散”,是指既有六君补中,又有羌、独、防风、柴胡,升阳祛湿散发;“发中有收”,是说升阳发散之药,又依赖黄芪、芍药固卫、敛阴之收,以防发散伤气。

于此可见,升阳益胃汤证的原因错综复杂,既为脾胃虚弱,湿邪内生,又兼表虚、卫气不足,湿邪外袭。这就不得不于方中用较多的药物而兼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