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265

第265章 完带汤

完带汤为青主拟,二术参芍草陈皮,山药车前荆芥穗,健脾除湿带下医。

来源:《傅青主女科》。

药物:土炒白术、炒山药各15克,人参3克,酒炒白芍9克,酒炒车前子、制苍术各6克,甘草3克,陈皮、荆芥穗(炒黑)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燥湿,疏肝理气。

适应证:治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倦怠便溏,面色晄白,舌质淡或正常,苔白,脉缓或弱。

方义:方中白术、山药、苍术健脾燥湿,人参益气健脾,白芍、柴胡疏肝解郁,荆芥穗收敛止带,陈皮理气健脾,车前子利水祛湿,甘草调和诸药。为脾虚带下之常用方。

§§第十八章 杀虫之剂

凡能杀灭和驱除体内寄生虫的方剂,就叫做杀虫之剂。

寄生虫病患者常见到面色萎黄,或生干癣样的白斑,下唇内侧有红白疹点,心嘈腹痛,呕吐清水,神疲食减。大便失调,甚则嗜食异物,这都是杀虫之剂的治疗对象。由于虫有多少,病有缓急,人有强弱,所以选方时也须分别轻重缓急,必要时还须配合补益之剂,免单纯攻伐,正气更虚。若虫病而兼寒挟热的,又当参合袪寒剂、泻火剂合并治疗。杀虫药每含轻重不等的毒性,若体内无虫,切勿乱用。虫去之后,也要适当调补脾胃,防止虫的再生。

驱虫剂,就是功能杀灭和驱除体内寄生虫的方剂。所谓寄生虫,包涵较广,其治疗的方剂亦较多,而这里只介绍几首治疗蛔虫、钩虫、绦虫等常见肠寄生虫的方剂。肠寄生虫病的一般见证是:面色萎黄,或有白斑,夜寐齘齿,脘嘈善饥,腹痛(绕脐周围)时发时止,发时呕吐清涎,或腹部有物冲起,起伏不定,痛止则能饮食,日久失治,便可引起严重贫血,呈现消瘦、神疲无力、动则气短,心悸等症。同时,蛔虫病患者在下唇内中部可有白色突起的小颗粒。钩虫病患者在下唇内中部则隐现细小黄斑,甚至有嗜食泥土、瓦砾等异物的现象。如能结合大便检验,则诊断更可确实。临床上首先必须明确诊断,然后选用适宜的驱虫剂,才能收到良效。例如,蛔虫宜用乌梅、使君子之类,钩虫宜用伐木丸之类。

此外,在使用驱虫剂时,还应注意下面几点:1.驱虫剂宜在空腹时服用,必要时还需同时使用泻剂,以破结驱虫从大便而出。如使用槟榔等既能杀虫、又能泻下的药,则无需再配用泻药。

2.如果虫病患者体质虚弱,在使用驱虫剂之前,应运用补剂调补一个时期,必要时可采取驱虫和调补兼施的办法。因为驱虫剂都具有一定的克伐作用,有的甚至含有相当的毒性。

这一点要特别加以注意。

3.孕妇体弱者必须慎用。

4.小儿虫积,宜选用使君子、榧子等味香可口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