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244

第244章 二陈汤

(附方:导痰汤、温胆汤、润下丸、二贤散)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调中兼去湿,一切痰饮此为珍。

导痰汤内加星枳,顽痰胶固力能驯。

若加竹茹与枳实,汤名温胆可宁神。

润下丸仅陈皮草,利气祛痰妙绝伦。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陈皮 、半夏、茯苓各9克,甘草2~4克(一方加生姜7片、乌梅1个)。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功效:化湿祛痰,利气和中。

适应证:痰饮为病,咳嗽,呕吐痰涎,恶心,头眩心悸,胸闷,中脘胀满等证。

禁忌:咳呛痰少,口干少津,或呈燥痰之象者,均忌用。

方义:本方是治疗湿痰的一张主方。无论痰饮吐咯而出,为喘为嗽,或凝滞胸膈,留于肠胃;为呕吐恶心,或痞满壅塞;为眩晕,怔忡心悸等等,只要是属于脾胃虚弱,湿痰停蓄的,在治疗上总宜用本方实脾燥湿、顺气化痰为主,而辅以分导之品。本方以半夏、陈皮为君,因为半夏辛温体滑性燥,长于燥湿化痰,和胃健脾;陈皮辛苦温和,为脾肺气分之药,能理气燥湿,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同时以茯苓甘淡渗湿为臣,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这样配合起来,使中和湿去,则湿痰自消。本方在临床上随证加减,应用颇广,正如汪昂所说:“二陈汤为治痰之总剂,寒痰佐以干姜、芥子;热痰佐以黄芩、栝蒌;湿痰佐以苍术、茯苓;风痰佐以南星、前胡;痞痰佐以枳实、白术。更看痰之所在,加导引药,惟燥痰非半夏所司也。”本方内之半夏、陈皮二药,贵在陈久,陈则无过燥之弊,方名“二陈”,意即在此。

本方为治疗湿痰咳嗽的代表方,也是化痰和胃的代表方。应用本方的基本指征是:咳嗽痰多,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滑或缓。临床上凡具有上述见证的多种疾病,均可用本方随证加减,如风寒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喘证、消化性溃疡、中风、耳源性眩晕、神经衰弱、胃神经官能症,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呃逆、反胃等等。

本方虽为治“脾胃湿痰之妙剂,然只能治实痰之标,不能治虚痰之本。”对于肺阴虚所致燥痰,则“非半夏所司也”,更有血痰、消渴等证,二陈汤亦皆忌用。《类证治裁》指出:“肾阴虚,火必烁金,火结为痰……忌用温品助燥(如二陈汤、六君子汤等)。” “导痰汤”(《济生方》),是本方加胆星、枳实二味。功能化顽痰,破坚积,治疗顽痰胶固,语涩眩晕,喘急痰嗽,胸膈痞闷等证。

“温胆汤”(《三因方》),是本方加枳实、竹茹二药,具有清降积热、化痰宁神的功用,凡是大病后或痰热扰胆,胆虚惊悸不眠,交睫成梦,口苦心烦,特别是心气虚,胆气怯,而呈现胆怯、畏烦,心中有慌慌之感、头眩、恶心易吐、健忘、不寐等证。用温胆汤化痰宁神,奏效迅速。如气怯甚者,可加潞党参补气健脾;痰阻气滞而脘痞纳少者,可加砂仁行气化痰;寒痰凝聚胸膈者,可加干姜温中化痰。

“润下丸”(《证治准绳》),方用陈皮(盐水浸洗)240克,甘草(炙)60克,研末,蒸饼糊丸;如将陈皮用盐水煮烂,晒干,同甘草研末,别名二贤散。这二方都有理气健脾祛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