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236

第236章 当归龙荟丸

当归龙荟用四黄,龙胆芦荟木麝香,黑栀青黛姜汤下,一切肝火尽能攘。

来源:《宣明论方》(原名“龙脑丸”)。

药物:当归(酒洗)、龙胆草(酒洗)、栀子(炒黑)、黄连(炒)、黄芩(炒)、黄柏(炒)各18克,大黄(酒浸)、青黛(水飞)、芦荟各9克,木香3克, 麝香1.5克。

用法: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用生姜汤或开水送下。

功效:清热泻肝,攻下行滞。

适应证:①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面红而赤,胸膈痞塞,或有两胁痛引少腹,心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形体壮实,脉象弦劲或微数。②头胀面赤,双目红赤肿痛,口干,大便秘结,脉弦数有力,或有发热烦躁。③肝胆火郁,神志错乱,躁扰不安,甚或搐搦,大便不畅,脉实有力。

禁忌:虚火而见头晕、耳鸣、面赤、烦热者,不可用。

方义:本方用龙胆草、青黛、芦荟入肝经以泻火;黄芩泻肺火,黄连泻心火,黄柏泻肾火,大黄泻大肠火,山栀清三焦火;各举大苦大寒之药,直泻诸经内壅之火邪,使从二便泻出。

方中木香、当归、麝香,取其调气和血,使清热泻火之药,更得气血推动而速奏其功,同时也能缓冲大剂苦寒伤正之弊。这是一张专泻肝胆实火、导热攻滞下行的方剂,非实火上盛者,不宜轻用。

22.左金丸(附方:戊己丸、连附六一汤)

左金茱连六一九,肝经火郁吐吞酸。

再加芍药名戊己①,热泻热痢服之安。

连附六一治胃痛,寒因热用理一般。

来源:《丹溪心法》。

词解:①戊己:戊为胃土,己为脾土,此丸能治脾胃湿热所引起的下利疾患,所以名叫“戊己丸”。

药物:黄连(姜汁炒)18克,吴茱萸(盐水泡)3克。

用法:共研极细末,水泛为丸,每服2~3克,开水送下。

功效:清肝火,解肝郁。

适应证:肝经火旺,左胁作痛,嘈杂吞酸,或胸痞吐酸,口苦舌红,脉象弦数者。

方义:本方治疗肝经实火所引起的胁痛、吞酸、呕吐等证。因心为肝之子,肝实则作痛,母实则泻其子,故本方用黄连为君,泻心清火,使心火不克肺金,肺金不受火克,始能约制肝木而肝自平。吴茱萸辛热,能入足厥阴肝经,行气解郁,又能引热下行,并可反佐黄连以成其功,且又能不使黄连苦寒伤胃。肝气行于左,肺气行于右,左金就是使金令得行于左而达到平肝的目的而得名。

“戊己丸”(《局方》),是本方加芍药各等份制为丸。对于湿热蕴于脾胃所引起的热泻、热痢有效。如加入陈皮、半夏,便能治疗热痢药入即吐之证。

“连附六一汤”(《医学正传》),方用黄连六分,附子一分。亦治肝火旺盛所引起的胃脘作痛,呕吐酸水。配合小量附子,缓和黄连之苦寒,是取寒因热用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