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235

第235章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来源:《医方集解》(引《局方》方)。

药物:龙胆草(酒炒)6克,栀子(酒炒)7克,柴胡5~7克,泽泻9克,车前子9克,木通6克,生地黄(酒炒)12克,当归尾9克,炒黄芩9克,甘草3克。

用法:上10味,水煎服。

功效:清肝胆湿热,泻厥阴实火。

适应证:①肝胆湿热,胁痛口苦,耳聋耳肿,小便赤涩疼痛。②湿热壅遏,疮疡痈肿。

禁忌:肝阴不足而有虚火者,不宜用。

方义:龙胆草泻肝经实火,清泄湿热;柴胡疏肝开郁,并清胆经之热;山栀、黄芩辅佐龙胆草清利湿热;车前、泽泻、木通通利湿热从下而出;当归、生地黄养血滋阴;甘草补中益胃,以免苦寒清利之品损伤肝阴及胃气。本方对于肝胆实火,肾经、小肠、膀胱湿热的证候,用之多可取效。

编者曾用本方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继发赤尿,取得了效果。赤尿证多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证候好转或解除之后,突然发生赤色小便,量少涩痛,尿检可发现蛋白及红、白血球或磺胺结晶等,血氮检查甚高,同时伴有口舌疳糜、呕吐,甚至小便从短少到无尿,渐至呕泻咖啡色液体,神志复陷于昏迷,四肢厥冷,体温不高,脉象沉细如丝,以至死亡。此证在早期,多为内有瘀热、湿热郁遏的现象。所以,如在赤尿初起,或突然腹痛(1~3日内出现血尿)时,即予本方制丸,每日3次,每服3克,多能较快地使腹痛缓解,呕吐得平,赤尿渐除;个别病例连续使用6日,可获好转向愈。

《兰室秘藏》亦有龙胆泻肝汤,与本方相比少栀子、炒黄芩、甘草三味,治肝经湿热,咽痛口疮,阴痒肿痛,小便赤涩,遗精白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