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002

第2章 补中益气汤

(附方:调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 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①,亦治阳虚外感因。

木香苍术易②归术,调中益气畅脾神③。

来源:《脾胃论》。

词解:①擅:擅长、专长。②易:更换。脾神:脾脏功能。

药物:黄芪(蜜炙)6~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土炒白术6克,陈皮5克,当归6克,升麻、柴胡各3克,生姜3片,大枣2枚。

用法:水煎成浓汁,分两次服。

功效:补中益气,调补脾胃。

适应证:①劳伤气虚,四肢倦怠无力,不耐劳动,劳则气喘,懒于言语,饮食无味,脉虚大无力。②气虚,身热心烦,自汗,畏寒,口渴,不欲饮水,懒言,不思饮食,头痛或作或止,脉象洪大,按之虚软无力。③身体虚弱,胃下垂,肾下垂,脱肛,或子宫脱垂,或气虚血少而经闭,或虚痢、泄泻日久不止,或疟疾久发不愈,或气虚下陷,小便失禁,或清气下陷,精微失固之乳麋尿,或气虚不能摄血,而致崩漏、便血等证。

禁忌:阴虚火旺,咽干少津,盗汗,失眠,或肝阳上升而头晕胀,目眩,甚或吐血、衄血,以及其他上实下虚的病证。

方义:本方是一首著名的补益方剂。方中黄芪补肺益气,助阳固表,人参、甘草补气健脾和中。三药补养强壮,着重强健肺脾;肺统一身之气,脾为生化之源,二者强健,则正气自充。白术燥湿强脾,陈皮利气畅脾二药协同,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消除补药泥滞之性。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使下陷之气(中气、脾气)复其本位,并能轻轻发散。当归一药,和阴养血,以使所补之气与所升之阳有所依附而不致空越。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加强黄芪固表、卫外的功能。诸药配伍,补中益气,调补脾胃,并能益卫固表、温阳轻散。 . 本方主要适用于虚劳内伤。所谓“虚劳内伤”,包涵因劳累过度、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出血性病变等原因所引起的衰弱病证。上面所列三种补中益气汤适应证,虽然都属内伤,但由于它们的病机有别,治疗机制也略有不同。第一种证候是由于劳伤气虚,使用本方的意义是“劳者温之”、“虚者补之”。第二种证候,貌实本虚,是由于气虚导致阴火上乘,运用本方是取其“甘温以除大热”。第三种证候,多因气虚清阳下陷,或由脾气失统,应用本方在于补气健脾,升举清阳。这三种证候同用一方,而治疗机制不同,就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及用药遣方之妙。

此外,本方对于“阳虚外感”,正气不足,既不能自动得汗解表,又不耐麻桂发散的病人,用之可使表解而正气不伤。但如果外感较重、阳气不虚者,当用发表剂治疗,而不宜应用本方。

补中益气汤去升麻、甘草,加白薇、青蒿,治疗血吸虫病长期发热伴有肺部广泛性病变,具有良效。

近年来,对本方的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溃疡作用、体温调节作用、心功能及神经精神调节作用等多种功能;通过对其配伍规律的研究也证明了其组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调中益气汤”(《兰室秘藏》),是本方去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而成。主治气虚,脾胃湿滞,气机不畅,证见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食入反出。《兰室秘藏》中本方有黄柏,无木香。补中益气汤加白芍、五味子两味,也叫“调中益气汤”,可治补中益气汤证兼见多汗之症。这二方也是东垣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