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新汤头歌诀读本
10700000000188

第188章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

芩翘贝母射干薄,暑疫湿温为末尝。

来源:《效方秘传》。

药物:飞滑石45克, 绵茵陈33克,黄芩30克, 石菖蒲18克,木通、川贝母各15克,射干、连翘、薄荷、白蔻仁、广藿香各12克。

用法:上药除绵茵陈外,其余生晒,各研细末,用绵茵陈煎汤泛丸,如绿豆大,或以神曲糊丸。每服9克,开水调服;或用15~30克绢包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适应证:湿温、时疫初起,邪在气分、证见发热肢酸;无汗神烦,或有汗而热不退,胸闷腹胀,溺赤便闭,或泻而不畅,粪便有热臭气,或湿热黄疸、瘟毒、颐肿等证,舌苔薄白或垢腻或干黄者,都可用之。

禁忌:湿温、时疫,高热神昏谵语而舌绛者忌用。

方义:本方是治疗湿温、时疫的常用方剂。方中藿香、白蔻仁、石菖蒲辟秽化浊;黄芩、连翘清热解毒;射干、贝母清肺化痰,且射干与连翘相配,更能消退咽肿;滑石、木通、茵陈清利湿热;更用一味薄荷轻疏表邪。这样,可使湿热之邪,既从表而散,又从中而化,更从下由小便而出。对于湿温、时疫初起,或湿热黄疸、瘟毒轻型者,都可用之。

《中医精华浅说》认为应用本方的关键在于审其病机为湿热并重而交蒸,邪留气分未入营,临床运用以身热困倦、胸痞、口渴、尿赤、苔白厚腻或干黄为辨证要点。本方诚为治疗湿温之主方。若湿温初起,本方以青蒿易茵陈、杏仁易贝母,去射干,尤为恰当。若热势不减,舌红、苔黄滑,须少佐辛温之品,加草果2~3克,以透郁结之湿。湿热交蒸,邪留气分,病机虽同而表现不一,所以除治湿温时疫之外,他证也可施治。其方亦名“普济”,可见其适应范围较广,诸如疟疾、痢疾、发颐,以及现代医学之肠伤寒、急性胃肠炎等,只要证见证见湿热蕴结者,皆可用本方加减治之。例如,流感、加一枝黄花;流行性腮腺炎,加板蓝根、马勃;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加山栀、黄柏;急性胆囊炎,加郁金;急性胰腺炎,加蒲公英等。某些内科杂证,如湿热困扰引起的失眠,加枳实、竹茹;急慢性尿路感染,加荠菜花、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