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名医名家精方简药
10697600000075

第75章 9 傅宗翰 论肝病治法

傅氏在南京久负盛名,其治肝病,一般常用的有疏肝、舒肝、养肝、达肝、条肝、清肝、泻肝、搜肝、凉肝、平肝、抑肝、镇肝、柔肝、暖肝、温肝等。当然,方法之设,多从病机着手,但总嫌庞杂,从执简驭繁出发,就肝之本病方面,傅氏归纳为疏、抑、清、养4法。

一、疏肝法

疏肝法包括疏肝、条肝、舒肝、达肝之意。此法适宜于肝气郁结、肝气横逆、肝气窜络、肝气不调等。这就是“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的精神,以辛疏之剂促进肝的疏泻,通调气机,解郁散结,如柴胡、青皮、郁金之类,疏肝药皆有理气作用,但过量则耗气伤阴。又如肝气上逆,则疏而兼降,用沉香、苏子、刀豆壳;肝气滞于下者,则疏而兼升,可投柴胡、防风;疏理中焦之气,可用香附、佛手、苏罗子;疏理上焦之气,可用木蝴蝶、白蒺藜;疏理下焦之气,可用乌药、茴香;肝气郁结而兼硬块者,可用八月扎、夏枯草、铁树叶、贝母、橘核;肝气郁结而影响血郁血滞者,可用玫槐花、泽兰,夹寒用吴萸,夹热用川楝子、丹皮。凡用疏肝药,如虑其耗气,可加芍药以缓冲之,使其散中有收,开中有合。

二、抑肝法

所谓抑肝即抑制、平息、震慑、潜阳之统称,包括平肝、镇肝、潜阳诸法,此法适用于肝气偏旺,疏泻太过,肝阳上亢。抑肝之法,须审其亢进之程度、性质、类型而选药,若单纯阳亢,可用桑叶、菊花、天麻、石斛;亢进而冲逆者,则用磁石、石决明、生铁落等;若阴虚而阳亢,则须滋阴药中加入介类,以柔以潜;若火升风动,则用羚羊、玳瑁、龟板、鸡子黄,以熄以镇,如肝阳头痛,选用白薇、天麻、金莲花;火眼目赤,可投石决明、紫贝齿、珍珠母;如肝旺侮中,呃逆呕吐,加用赭石、旋覆花。

三、清肝法

清乃“热者寒之”之意,肝气偏旺,气余化火,肝郁化火,肝火上炎之时,则宜清宜泻,宜降宜平。故清肝、泻肝、凉肝之法均属此类。如肝火上扰头目者,用龙胆、青葙子、丹皮、谷精草;横犯中焦者,可用黄芩、黄连、山栀等;下迫者,可用大黄、黄柏、车前等。用清肝法同时可适当灵活掌握病机,如郁而化火,可酌用疏肝之品,如热势蒸腾,可用车前、泽泻上下分理,给予出路;阴虚血少者,也可配合滋阴养血之品。

四、养肝法

肝虚之候,治当养肝,有补养滋涵之意。养肝、缓肝、暖肝、柔肝、补肝皆属此类。适用于肝阴不足,肝血不足,阴虚肝旺,土不崇木之证。

肝阴不足,常涉及肾脾,盖肾为元阴,乙癸同源,肝阴不足与肝肾阴虚常相互影响,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土不崇木,故养肝之法常配用滋肾或培土之品。滋养肝肾,常用地黄、白芍、萸肉、枸杞、当归、玉竹、桑椹、女贞等;培土荣木,可用黄芪、人参、山药、小麦、橘饼、大枣、甘草等,若肝血不足,选用当归、白芍、地黄、阿胶、丹参等。

以上4法,系针对肝的病理而设,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能分能合,如肝郁而有热者,疏而兼清;阴阳亢而阴虚者,抑而兼养;肝郁而阴虚者,疏而兼养。如能辨清虚实,掌握病机,4法可以运用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