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现代名医名家精方简药
10697600000068

第68章 1 邹良材 治疗肝病经验

一、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肝硬化腹水,根据常见症状,初步归纳为4个证型:脾虚气滞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和阴虚湿热型。

(一)脾虚气滞型

面色萎黄,精神食欲尚可,食后脘腹觉胀,得矢气则适,大便通调或次多量少。舌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正常或紫,脉细弦或细滑。常用平胃散合五苓散进治,以通阳利水,分消水湿,使脾不受困。如脾虚较著者,则佐以党参扶脾化湿。如体质较实,纳谷及二便尚可者,则可投以短暂之攻逐剂,以缩短疗程。选用甘遂1克或大戟1克研粉,和以行气利水之沉香粉2克,琥珀粉1克,空腹用枣子煎汤吞服。经过观察认为,反应小而作用较理想。

脾虚气滞型虽属于病情较浅,正伤不甚的初期病变,但亦宜辨清究竟属脾土之本虚,抑或因水湿壅滞而致困脾,治疗时有所侧重,这样效果就会更理想。且此证往往初诊时表现脾虚气滞,不久即呈脾肾阳虚证,故必须抓住其矛盾,否则易犯虚虚实实之戒。

(二)脾肾阳虚型

面白,神倦怕冷,纳少脘痞,下肢亦肿,大便多溏而次数多,尿少而清,苔薄或白腻,质淡或映紫,脉多沉细。此型总属阳虚,但有偏于脾阳虚或肾阳虚之不同。

对侧重脾阳虚者,以实脾饮为主;侧重肾阳虚者,则以桂附理中汤为主方。虽两方都具有温阳健脾,行气利水之功,但前者主要为补土制水之方,后者主要为温阳燠土之剂。如适当配合禹余粮丸吞服,则更可提高疗效,因该方为制肝补脾,崇土制水,缓下泻浊之品,前人颇为推崇。若病情延久,真阴真阳衰败者,则需佐以血肉有情之紫河车、鹿茸辈填养精髓,或可挽救于万一。

(三)肝肾阴虚型

面额部、鼻准部多血缕、血痣,时有齿、鼻衄或低热,口干肤燥,大便干或溏,小便少而赤,苔光或花剥,质多红绛,脉多细数或弦大而空。此型多由阳伤及阴转来,由于阴伤津液不克输布,导致水液停聚。值此阶段,温阳利水则更伤其阴,一般以养阴为主,用一贯煎或六味地黄汤之类滋养肝肾,加入小量之桂枝以通阳化气,辅以淡渗之茅根、芦根、玉米须,佐以活血利水之路路通、泽兰等。迨腹水消退后,则仍需调补脾肾。如阴伤不甚显著者,则可采用自拟兰豆枫楮汤(泽兰、黑料豆、路路通、楮实子)进治。

(四)阴虚湿热型

面色晦滞或似蒙尘,目睛发黄,两颧及鼻部多血缕,常见齿鼻衄,唇褐,下肢浮肿,间或阴囊水肿,容易感邪发热,尿少气秽,苔多黄腻或灰腻而垢,质多红绛或紫红,脉多弦数。此证病机复杂,变化多端,治疗棘手。其中如见齿衄,鼻衄,常有低热,舌红质绛者,则属肝肾阴虚为主;如见下肢浮肿,大便溏薄,目睛发黄,苔多黄腻或灰腻者,则又为兼有脾气虚弱,湿热交阻。本型皆由湿热稽留不化,日久耗伤阴血,以致肝肾阴虚,血瘀络阻,水湿内留,清浊混淆,三焦闭塞,导致腹大坚满。此时养阴则碍湿,燥湿则伤阴。但阴虚为其本,湿热为其标,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仍应以清化湿热为主。偏于热重者,可采用茵陈蒿汤为主方,佐以健脾利水;偏于湿重者,则采用茵陈四苓汤为主方,佐以行气利水之品,务使湿热得化,水邪下行。待邪势渐退而呈现阴虚之象,甚或阳伤之候时,再随证施治,图本善后。

二、肝病出血及蜘蛛痣的治疗

肝脏病的各种出血,多数属湿热伤络,或由肝郁气逆化火而致;时日迁延,正气渐虚,也可因肝肾阴虚,虚火灼伤络脉而见出血;少数则属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脾不统血而致。此外,尚有由于瘀血留阻导致血不循经而出血者,在处理上,除辨证施治外,对鼻衄常用黑山栀粉掺入,或以消毒药棉蘸药塞入鼻内;如属齿龈出血,可配用地骨皮25~30克,微火煎汤漱口,有助止血;消化道出血可配合内服参三七、白及粉等。

蜘蛛痣的出现,多数是由于热蕴营血所致,应采用清营凉血之法加以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藕节、茜草、夜明砂,瓦楞子等;如见阴伤,可加用二至丸或一贯煎之类,但需长期服用,方可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