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快乐心灵的亲情故事
10697500000119

第119章 奶奶的红棉袄

◎文/张学林

奶奶渐渐地老了,但奶奶的灵魂始终没有老,她既盼望儿子干大事,也盼孙子长出息。

奶奶的红棉袄蓄积着奶奶古老的情感,因此奶奶特别爱穿。爷爷给奶奶买红棉袄的时候爷爷正年轻,爷爷花去了给地主扛活一年的工钱。奶奶已经九十六岁了,算到如今奶奶的红棉袄也有七十多岁了,七十多年的记忆自然特别深远。

奶奶的红棉袄是枣红色的真丝线,因此特别耐穿。奶奶的红棉袄上有两个枪眼,历史的深远使奶奶的红棉袄褪了颜色,而在这两个枪眼的周围,那枣红的底色依然红得很醒目,红得很鲜艳。

这两个枪眼,一个在前胸上,一个在后腰上;一个是我大爷的,一个是我三叔的。

我大爷去参加抗日游击队。我奶奶说:游击队在外边没吃没住没穿,你把我的红棉袄穿去吧。大爷就穿去了。不久大爷就在奶奶的红棉袄上留下了一个枪眼。

据乡里人说,大爷和他的游击队已经得到了鬼子来扫荡的消息。因为他们没有粮食打死了一只狗。他们撤离的时候狗肉还没有煮熟,因此耽搁了一会儿,结果……大爷就留下了枪眼。

奶奶常给我谈起大爷的事,只谈大爷为抗日牺牲,从来不谈吃狗肉的事,不知是她不知道、忘记了还是不愿意谈。

大爷被用门板抬回来,埋在我家老林里。爷爷在大爷坟上栽了一棵白杨树,爷爷寿终的时候这棵白杨树就正好做了爷爷的棺材。

我大爷是烈士。

奶奶留下了她的红棉袄。

我三叔也是烈士。

我三叔参加淮海战役支前队,又穿去了奶奶的红棉袄。当三叔被抬回来的时候红棉袄上又多了一个枪眼。

三叔埋在大爷身旁,爷爷又栽了一棵白杨树。奶奶说过:“她去世的时候就用这棵白杨树做棺材。”

三叔是遭敌机扫射牺牲的。三叔牺牲之后一个老乡穿去了奶奶的红棉袄。后来奶奶几经寻找又要了回来。

奶奶常常穿着她的红棉袄坐在家里的老式椅子上,深陷的眼睛小而亮,如豆,如水,紧紧盯住一个地方出神。父亲一看见奶奶穿上红棉袄就不高兴,就不耐烦,就常发脾气。因为奶奶一穿上红棉袄就常骂父亲:“出息的东西。”本来我三叔的枪眼该是我父亲的,因为我三叔非抢着去支前不行,我父亲就让了他,结果我三叔留下了枪眼,我父亲却活了下来。

我父亲要去当兵,村里干部说:家里已是双烈士,不行!我父亲无法留下枪眼,却留下了比枪眼大得多的窟窿。

我父亲去挖河出铁,这当然是解放后的事,又穿上了奶奶的红棉袄。回来后一个肩上磨出一个大窟窿。奶奶补上了补丁。就为这两个补丁或者说是窟窿,奶奶常骂我父亲:“出息的东西。”我要去参军了,奶奶问我:“部队上缺吃的不?”我说:“什么年代,不缺吃的。”奶奶又问我:“部队上缺穿的不?”我说:“什么时候,不缺穿的。”奶奶就不言语不高兴。我明白奶奶的意思,她想让我穿着她的红棉袄。我家的人一出远门就穿奶奶的红棉袄,这是个传统。但我没有穿,我走了。

班长让每个新战士都谈谈自己的家庭情况,我谈了奶奶的红棉袄。班长听得出神,战友们听得入心。班长汇报给连部汇报给营部汇报给团部,团首长指示让我火速回家取红棉袄。

我回家时奶奶已经去世了。

母亲说:“你一走你奶奶的精神就一天一天地不行。你奶奶让我脱下她的红棉袄,让你回来以后穿去。后来你奶奶不会说话了,手抓住红棉袄不放,一个劲地紧抓紧抓。你奶奶就……过去了。”

我领会我奶奶的心意,奶奶要我长出息;我想念我的奶奶,我要带走奶奶的红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