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快乐心灵的亲情故事
10697500000118

第118章 来生让我做您的妈妈

◎文/向飞

如果有来世,让我做您的妈妈。

1986年,我出生。

1987年,父亲离开妈妈和我找他自己的梦去了。

从此,妈妈开始了独自抚养我的艰辛旅程。从此,我欠下一笔这辈子还也还不完的情债。

1990年,我四岁。妈妈带着我,背着包袱,去奶奶家,希望他们能够承担抚养我的部分责任。门里奶奶和妈妈争吵的内容我早已记不清了,脑海里只剩下一个片段:门里飞出了一个玻璃奶瓶,摔在地上,飞起的玻璃跳到我的手上,流血了,然后飞出了妈妈背去的包袱,然后妈妈出来了,拉着我,昂首阔步地离开了。

当天晚上,不谙世事的我熟睡着,客厅里召开了家庭会议,除了妈妈自己,没有任何人赞同她独立抚养我的决定。舅舅说:“如果你到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可不要怪我们不帮忙,你也知道,养个孩子是多么艰难的事情,我们自己也要养小宇。”妈妈说:“我想清楚了,她是我的孩子,我不会让她受一点委屈,我能给她所有东西。”

妈妈没有食言,她给我了一切。

四岁半,我开始学习钢琴,一个月的学费是240元。于是34岁半的妈妈打破了国有企业的铁饭碗,下海了。

六岁半,我进入本区最好的小学,那是36岁半的妈妈到处托人为我改户口,走后门的结果。那年,疼我的姥爷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家里只剩下了姥姥、妈妈和我,三个女人相依为命地生活。

那些懵懵懂懂的时光中,印象最深的是六岁那年,几乎每晚我都要上演的例行节目——嚎啕大哭。年幼贪玩的我,总是找各种理由不练琴。刚开始的兴趣,早已因为练习过程的枯燥、辛苦而磨灭殆尽。于是,几乎每天,当讲道理、说好话等种种方法都无法对故意偷懒的我起作用时,妈妈都会耗尽耐心,进而恼怒地把我摁到琴凳上,打我的头。她下手很重,可我却更加倔强。结局往往是,午夜时分,一个女儿边哭嚎,边弹琴,一个母亲流着泪,嘴里喃喃:“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气人的孩子。”好像是一场战争,双方都精疲力竭才能结束。我那时是如此恨她,恨我的妈妈。当大人不在的时候,我就拼命地砸琴键,发泄愤怒。六岁的我哪里懂得妈妈生活的艰辛?当时她正面临又一次就业的选择,还为了我拒绝了一个想和她组成家庭的男人。

我刚上小学,妈妈就成了个体经营者,开始经营通讯器材,铺面就在我的小学附近。那时起,她就忙了起来,照顾我生活的任务交给了姥姥。因为妈妈的坚持,我由姥姥监督,继续练习钢琴。没想到,这一练,就是十年。后来我拿到了钢琴十级证书。

2000年,我14岁了,妈妈44岁。从小学到初二,我们间的接触却越来越少,她忙于赚钱养我,我忙于学习。钢琴十级证书拿到手后,我坚持要念书,不想学习钢琴专业,妈妈和姥姥也表示赞同。我的成绩一直是年级前三,可是因为性格外向,不大注意小节,班主任好像不太喜欢我。一次家长会之后,她对妈妈说:“是个很优秀的孩子,不过,好像她和男同学走得比较近。放学的时候,总有男同学等着她一起走,你要回去注意观察她下。”妈妈回来把老师的话当成笑话学给我听,她和我说:“妈妈知道你性格就是像男孩子,所以才和男孩子玩得多是吧?你们老师太多虑了呀。”她对我的完全信任让我无比感动,更异常轻松。那个时候早恋像一触即发的地雷,让大多数家长神经敏感,让每个孩子既害怕又好奇——招人喜欢的孩子,害怕所有人的怀疑;没有经历的孩子却生气自己为何与此无关,几乎每个人的心理都受到了影响。妈妈丝毫不在意的表现,让我自然而顺利地度过了青春期的躁动。上大学以后,妈妈和我谈起以前的同学,很多时候她比我记忆得还深刻,谁对我有过好感,谁曾经在某个时候和我交往密切,仿佛是她经历过似的。细聊之后才知道,那时我的“情书”,她都看过;很多信件,她竟然还替我保留到现在。她虽然担心我,可是却害怕给我造成心理压力,所以选择沉默地站在我的背后,小心地守护我。

2001年,15岁的我进入重点高中,45岁的妈妈再次转行,开始从事保险销售工作。我放学回家已经是8点了,她因为要上门拜访客户,常常比我回得还要晚。往往是我吃完饭开始学习了,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屋,匆匆扒两口饭,躺在沙发上,看着看着电视,就睡着了。我们两个的交流,只有每天早晨。妈妈每天不到6点就醒了,做些家务,6点半,再叫醒我。然而我们却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吵架。她总是说我,这么大的姑娘,为什么不自己叠被子,为什么不自己洗衣服,你看谁家的谁谁谁,从来都怎么样怎么样的。我总会愤怒地还击:“你看谁好就找谁当孩子去。”现在想想,那时妈妈的工作压力和我的学习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妈妈,她对于新的工作并不完全适应,每天都要想着怎么才能拉到更多的保险客户,努力赚钱,来保证我的生活质量,储备我上大学的费用。我呢,总是孩子气地只顾自己,全然没有考虑到她的感受。妈妈虽然嘴上说我,可是还是帮我叠被子,还是帮我洗衣服,还是帮我刷鞋。她好像实在很不会表达她对我的严厉,只是希望我更完美,或者说,比她完美。就好像我几次看见她在沙发上睡着,心疼得很,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一样。我们真的是母女。

2004年,我高考失败。全家人除了妈妈,没有一个支持我复读的,毕竟成功的概率太低了。48岁的妈妈对18岁的我说:“妈妈知道你只是没有发挥好,如果你愿意再试一年,妈妈支持你,妈妈更相信你!”于是我毅然地复读了。很奇怪,为什么我和她平时总爱争吵,在这件事上却能站在一起。后来,我意识到,因为我像她。她知道,如果不能再试一次,我会遗憾一辈子,她也会遗憾一辈子。我是她婚姻生活中惟一的成功,我是她的希望,她需要我的成功支撑她继续奋斗的信念;我需要自己的成功回报我的家人,肯定自己。那一年,我顶着压力,心情烦躁不安,尤其是听着或者看着妈妈向别人解释我为什么高考没考好,为什么会复读时,内疚简直要将自己折磨死。那时,我忽然意识到,作为一个女儿,我不能保护她,但我没有资格伤害她,她为我受了那么多年的苦,我需要给她一个理由,让她觉得值得,哪怕只有一次。又一次高考时,我坚持自己去考试。可是高考第一天的晚上,我忽然做了试题全都做错了的噩梦,第二天早上是哭醒的。我浑身发软,请求妈妈陪我去考试。一路上,她不断和我说话,一直把我送进考场。那天早晨,阳光很足,皮肤白皙的妈妈站在大门外,拼命地朝我挥舞手臂,用所有人都能听见的声音大声喊:“不要紧张,一定能成功,妈妈相信你!”有生以来,我第一次那样为自己的妈妈骄傲,我觉得浑身都注入了力量,那是妈妈的力量——永远不认输的力量,相信我的力量,爱我的力量。

我带着全校第五名的成绩,进入大学。

我一直不觉得我和妈妈的关系像其他母女般亲密。我们几乎从来不一起逛街,不一起看电视剧,不讨论我们认识的人。妈妈的角色更像是父亲,她不懂时尚,却特别喜欢别人夸我漂亮。她异常简朴,却给我最好的物质享受。妈妈很无私,她让我能飞多远就飞多远,不用担心她是一个人。妈妈很善良,她偷偷地资助了好几个贫困的大学生。别人都说妈妈是女强人,可我知道他们都错了,我知道妈妈有多么脆弱。她很傻,经常被假装需要帮助的人骗;她很笨,先进的电器都不会用,说明书也不会看;她生活得很马虎,经常忙着工作忘了吃饭……

我还知道,妈妈爱我,胜于一切,虽然她从未说过。

回忆过去,我发现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事情在我和妈妈的生活中几乎未曾出现,说出来,完全不是个好故事。可是,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却是最好的事。她用尽全部力气,为我创造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平静、干净,让我如此开心、顺利地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她一个人背负两个人的责任,一个人抵挡生活的风雨,谁能怪她没有敏感的女人心,谁能怪她不懂温柔的行动与话语。她不曾向我倾诉过,抱怨过,她把能吞不能吞的都吞了,所以现在我什么都写不出来。我不知道她到底为我做过多少牺牲,但是,从她决定独自抚养我的那一天起,我已经欠了她一辈子。

一个女人,30岁有了一个女儿,21年过去了,她独自抚养的女儿长大成人,一切顺利。这已经是一个好故事了,这中间的辛酸,不用说,大家都明白。

我也明白。所以我从来不问妈妈她究竟受了多少罪才熬到现在,我希望她能将不好的事情都忘记。我知道,我会在有生之年尽我所能来报答她。

2007年寒假结束即将返校时,我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提醒她注意身体、不要太操劳,告诉她我会努力学习、照顾好自己,让她不用担心。信的末尾,我告诉她,我很爱她,虽然我也不太会表达。我说:如果有来世,让我做您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