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小学时期要培养的50个好习惯
10695900000031

第31章 主动

交往是人类的必然伴侣。

――马克思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与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生道路上不能没有朋友,朋友既是人生成功的基础,也是成功人生的标志。为把孩子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父母应重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与人交流包括关心、聆听、合作、分享等。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随着身心的发展,同伴交往受到人的认识因素的影响,年龄越小越会受到行为等外在因素的制约;随着年龄增长,人格因素,如同情、爱戴等内在因素,日益成为选择朋友的决定因素。

荷马?克洛维并不是一个年轻又英俊的人,也不是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人,但是,他却能够让人在15分钟内就对他产生好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一个善于与人交往的人。

荷马?克洛维对人从来不矫揉造作,并且总能让别人感觉到他对人的喜欢、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每当他遇到一个陌生的人,他总有办法与对方攀谈起来,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他的秘诀就是与人交谈尽量少谈自己的事情,多谈对方的事情。通过谈对方的事情,荷马?克洛维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对方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爱好等,更重要的是,荷马?克洛维让对方感觉到了尊重,他们会感觉到荷马?克洛维对自己的兴趣和关心,这就是荷马?克洛维与人交往的秘诀。

在生活中,很多人缺少朋友,仅仅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期待友谊从天而降。这样,使他们虽然生活在一个人来人往的世界里,却仍然无法摆脱心灵上的孤寂。这些人,只做交往的被动响应者,不做交往的主动者。要知道,别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对我们感兴趣的。因此,如果想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的折磨,就必须去主动交往。

主动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乐观积极,乐观积极的孩子是比较受欢迎的,因此父母首先要让孩子摆脱自卑,自卑会使孩子感到孤独和压抑,在人际交往中缺少自信,从而产生退缩、逃避行为。父母要告诉孩子,要树立信心,让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乐观来自良好的心态,父母在平时可以鼓励孩子凡事都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老想着不好的;教孩子每天面带微笑,出门之前打点好仪容仪表,带着愉快的心情上学校。这些都能帮助孩子自信地面对同学。

与人交往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每个孩子经历、兴趣、能力、个性都是不一样的,要求别人都和自己一样是不实际的。父母应该教育孩子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正确对待差异,采取自我约束、积极适应的态度,搞好与同学的关系。在与同学交往中,尽量少麻烦别人,多帮助别人。如果某个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到了学校也就喜欢经常麻烦别人,要求别人听自己的,帮助自己做这做那,那么其他的孩子是不会喜欢他的,孩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糟糕。因此,良好的个性培养还是离不开父母平时的教育。

父母应教育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让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在集体活动中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加强与同学的交往,增加同学对自己的好感和信任。在集体活动中,应教育孩子多干事情,少指挥人。如果一个人自己不做事,却喜欢指挥别人,那么同学就会对他产生反感,直至讨厌与他交往。因此,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尊重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别人,这样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有的同学对自己态度冷淡,也不必介意,应该坚持在班里服务于大家,久而久之,同学会对自己热情起来。

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也需要胆量。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孩子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这种寻找,就是交际;合适的对手,往往就是具有深厚友谊的伙伴,多与之交往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

北京育英学校搞了一个有趣的活动叫“一日营”,就是让七八个孩子到其中一个孩子家里去生活一天。这个活动非常受欢迎,不仅孩子们非常喜欢,家长们也非常乐意。

孩子们对去别人家住感到非常兴奋,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他们会跟其他孩子一起学习、娱乐、买菜、做饭。在这个过程当中,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规定孩子交什么类型的朋友,应该允许孩子结交一些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或者特长不同的朋友。例如,孩子结交了在写作、绘画或者音乐上有特长的朋友后,就等于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孩子在这方面的才能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串门做客,牵涉到寒暄、问候、交谈和有关礼物等的问题。孩子一个人去就成了主角,与对方的一切接触都得由自己来应酬,这无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线,促使其考虑如何交际。家里来了客人,有时不妨让孩子出面接待,特别是当客人或朋友与孩子年龄相仿时,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下面几点建议可供你参考:

1.创造平等的交往氛围

家长不能摆出面孔训斥孩子。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应该让孩子知道,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他们的意见。其次,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做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家中有客来,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

2.鼓励孩子

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交往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3.教给孩子交往技能

交往技能如分享、协商、合作等,需要家长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孩子。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教孩子学会关怀别人――这正是与他人积极相处、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根本。

4.鼓励孩子与他人交往

交往的技能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之后,你孩子就会去找伙伴玩,邀请邻居家的小孩子、同班同学来家做客了。心理学家指出,同伴对指导或训练儿童掌握社会交往技能,帮助孩子走出孤独感具有特殊作用,因为这种技能,儿童是无法在成年人那里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