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小学时期要培养的50个好习惯
106959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的动作。习惯的好坏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好的习惯越多,对这个人成长越有利。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命运。我们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许多好的习惯。相反,一个人坏的习惯越多,就越阻碍这个人成功的机会。为此,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还清的债务。”

人们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在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因此,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抓住关键期进行习惯的培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要使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例如,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候,他并不是道德驱使,而是觉得好玩。这时候,孩子会观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如果成人的态度是冷淡的、严肃的,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由此,他会减少这种行为。如果这时有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扬、夸奖或者高兴地笑等反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成人喜欢的,由此,他会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教育的关键期来教育孩子。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那么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在什么时候?在小学阶段。因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越容易塑造。在这个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培养孩子“五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习惯好的孩子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意志坚强,而是因为他周围存在强化好习惯的客观环境。这个客观环境家长是可以创造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更多的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影响。家长的人生经验、身心修养、平时的为人处世,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也决定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

培养好习惯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紧一阵、松一阵的或者虎头蛇尾。形成一个动作性习惯,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培养智慧性习惯,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例如:实事求是的习惯;质疑、批判和保持理性的习惯等等,这样的智慧性习惯的养成好运就不是一个月几个月了,有时需要几年才能养成。许多父母因为工作忙,前面一段还抓得紧,抓了十来天以后,自己也没坚持抓下去,结果一个习惯都没养成。所以,要培养一个好习惯,就要抓实、抓死。在一个新习惯养成之前,我们要保持习惯的一种连续性,尽量不要断开。

本书事例取材比较典型、立意较高远、内容较深刻。将习惯与生活中的案例紧紧地结合了起来,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在每章节的最后,提出培养每个好习惯的建议和重要步骤,以总结的形式使家长和孩子对各种各样的习惯一目了然。同时,让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种种以前不受重视的坏习惯,帮助孩子完善自我,找到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