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谈及个性差异时常常以气质与性格为评价内容。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又有区别。
一、气质
(一)什么是气质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到气质这一概念。如对人进行评价时,常说某人气质很好,某人气质非凡……这是气质的日常概念,其含义广泛,主要指由风度反映个体的内涵。
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有其特定的涵义。传统的心理学教科书中,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来界定气质。这种界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动力中包含更多的动机成分,而气质讲的不是动机。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态特征”这一界定较为科学和准确。所谓动态,包括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等特点,即日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二)气质类型
人们行为举止中的动态差异,很早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Hippocrates)的体液说是最早的气质学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的配合比率不同,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约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Galen)进一步确定了人的气质类型,这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虽然体液说缺乏科学依据,但这四种类型却概括了人群中的几种典型的气质表现。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和20世纪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的分类都与盖伦的描述相似。
这四种气质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呢?
胆汁质:热情、直率、精力旺盛、争强好胜、敢于出头露面、情绪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抑制力差、少耐性。外倾。
多血质:活泼、好动、乐观、灵活,行动敏捷、适应性强,关注新鲜事物,喜欢交往,注意力易转移、稳定性差、常见异思迁,做事缺乏恒心和耐心。外倾。
黏液质:安静稳重、喜沉思、有耐性、自制力强,情绪不易外露,内心体验深刻,行为不主动、交往不广泛、不善言表,一旦交往则交情深厚。接受新事物缓慢,但理解深刻,反应不敏捷,行动四平八稳、慢条斯理,有时固执刻板。内倾。
抑郁质:细微、敏锐、喜欢幻想,注重内心世界,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敏感多虑,不敢大胆交往、孤僻离群,主导心境消极抑郁、多愁善感,经不起较强的刺激,举止缓慢,优柔寡断。内倾。
在现实生活中,单一气质的人并不多,多数人为混合型,即以一种气质特点为主,兼有其他类型的特点。
(三)气质成因理论
气质差异是客观存在,气质差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学说。除前述古希腊、罗马学者提出的体液说外,有代表性的理论还有以下几种。
1.阴阳五行说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著名医书《内经》中按阴阳强弱把人的气质分为五种类型,即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及阴阳平和五种类型。
太阴之人:多阴无阳,表现为内省孤独、保守谨慎、消沉悲观。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冷淡沉静、细心稳健、善辨是非、藏而不露、自制稳健,耐受性高。太阳之人;多阳无阴,勇敢刚毅、激昂进取、傲慢暴躁、坚持己见。少阳之人:多阳少阴,乐观、机智、随和、外露。阴阳平和之人:阴阳平和。从容平静、稳而不乱、适应性强。
2.高级神经类型说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对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描述神经活动的3个维度:①神经细胞工作能力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②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性;③兴奋和抑制过程转换的灵活性。根据这3个维度的不同表现,组合成4种神经活动类型。这4种类型与古希腊学者划分的4种气质类型的表现是一致的。它们是:①强、平衡、灵活性(活泼型?多血质);②强、平衡、不灵活性(安静型?黏液质);③强、不平衡性(冲动型?胆汁质);④弱型(抑郁型-抑郁质)。
阴阳五行说与西方气质类型说有对应关系,其对应关系。
其他还有体型说、激素说等理论。
(四)气质评价与研究意义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反映的是人格的生理性特征,从社会评价来看,无好坏优劣之分。四种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成分。气质类型和成就、道德品质等具有社会价值特点之间没有对应关系。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也可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是在表现的强度、灵活性,形成的速度、稳定性方面有所不同。
2.气质研究在社会工作中的意义
气质特点虽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但了解这些特点在社会工作中却有实际应用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工作类型多种多样,有的工作需要魄力,有的工作需要耐力,有的工作需要灵活性,有的工作需要细致和敏锐。作为管理者,要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气质类型如与工作性质相匹配,工作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例如,承担公关与对外联络之类的工作,多血质气质类型更为适合,而黏液质类型则会降低工作效率。需要踏实、钻研和耐力的工作,黏液质类型者更能胜任,而多血质类型者不宜。此外,在人际交往和教育工作中也应注意人的气质特点。胆汁质类型的人容易冲动,与之相处要耐心平和而不要言辞激烈,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争执;抑郁质类型的人,敏感多疑,胆怯,回避交往,对于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应主动交往,细心体察,遇事多加解释,以免发生疑虑。在帮助青少年的过程中,也同样要注意他们的气质特点:胆汁质者不能激,抑郁质者不能吓,多血质者要促其稳定,黏液质者在肯定踏实的同时要提醒速度和灵活性。
二、性格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稳定态度和习惯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成分。因为它的社会性特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多用性格这一概念来表示人的个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道德品质在性格中是最具社会意义的成分。
(二)性格的心理成分
性格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成分。
1.对现实态度的特征
①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特征,如爱集体、正直、诚实、同情心、尊重他人或自私、虚伪、冷漠、傲慢等。
②对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特征,如勤劳、认真、负责、有序或懒惰、敷衍、紊乱等。
③对自己态度的特征,如自信、自尊、自重或自卑、狂妄、自负等。
2.性格的心理过程特征
(1)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事物时习惯用的方式,如主动型或被动型,独立型或依赖型,分析型或概括型,快速型或审慎型等。
(2)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体验和表达的特征,如引起情绪的速度,感受的强弱、持续时间长短,自控程度、表达方式以及主导心境等。
(3)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动自觉调节的方式与水平,如活动的自觉性或盲目性,坚毅性或脆弱性,果断性或优柔寡断,耐挫水平以及自制程度等。
(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是个性的两个不同侧面。气质体现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体现人格的社会属性。
气质是在个人神经、生理机能基础上产生的个性特征,气质类型之间,只有特点之别,没有好坏之分。从个体心理发展来看,气质出现较早,从婴幼儿身上就能看出气质特点的差异。性格更多受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与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受教育教养的内容方式有关。因为品德是性格的核心,在社会评价方面有好坏之分。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勤奋踏实、乐观进取、勇敢坚强、诚实守信、友善助人、自强自信等等既是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良好的性格特征;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敷衍塞责、虚伪狡诈、恃强凌弱、妒忌敌视、自轻自贱等等则是不良的品德与性格特征。性格同样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与气质相比,有更强的可塑性。早期经验对性格影响深远,当然,成年后的环境巨变也能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而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掩盖甚至改造气质的个别特征。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虽然是个性特征的两个侧面,但并不是相互割裂的,气质是性格的生物学基础,性格影响气质的社会性方向,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每个人特定的个性特征。胆汁质、多血质气质类型的人易形成外向性格或 A型性格;而黏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易形成内向性格或 B型性格。同一气质类型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可表现为不同的性格特征,如胆汁质者可以发展成爽直、坦荡、果断、敢作敢为的良好特征,也可以发展为粗暴、蛮横、固执的不良特征;多血质者会形成灵活、机敏、乐观、开朗等良好特征,也可以发展为狡猾、善变、少恒心的不良特征;黏液质者可以发展为踏实、稳重、钻研、耐性等良好特征,也可以发展为刻板、迟缓、退缩等不良特征;抑郁质者虽敏感多疑,多消极情绪,但也可形成观察敏锐,感受细腻、深刻等良好的特征。气质与性格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建构成每个人独具特色的人格风貌。
三、人格结构理论简介
人格表现是多方面的,它的结构也十分复杂。心理学家们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描述。不过这些描述主要是分析气质和性格结构,对其进行总体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特质论和类型论。
(一)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该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性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在特质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G。W。Allport)是人格特质论的创始人,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构造单位,是存在于个人内心的基本倾向,具有持久性和动力性,能引导行为,并造成行为的一贯性,是人格特性的来源。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大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多数人所共有的特质;个人特质是指某个人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中有根本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根本特质是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如《三国演义》人物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沉着冷静是他人格的根本特质,而狡猾奸诈是曹操的根本特质。核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次要特质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的特质。如,张飞的勇武、魄力、忠义是他的核心特质,而粗中有细是次要特质。
2.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格有多方面的特质,如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其中最重要的特质是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中能观察到的特质,它是从根源特质中派生出来的。根源特质是人格的根本特质,它可以影响多种有形的表面特质。卡特尔在多年研究和测查的基础上,找出人的16种根源特质,它们是开朗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勇敢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机敏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这16种特质从低分特征到高分特征以1~10分计算,以表示某个人在这一特征上的位置,从而对人格作出量化的分析。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测量(简称16pF)在我国心理测验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J。Eysenck)把复杂的人格简化为两个重要的维度:内外倾向性、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并构成一个直角坐标,其特点与四种气质类型有对应关系。
艾森克依据他的维度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简称EPQ)这一人格量表在人格测验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三)人格类型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主要是描述人格类型的心理差异,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一类型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Franck Farley)提出的T型人格论是单一人格论的代表。T型人格(Type Personality)是一种喜欢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但有的冒险行为指向积极、健康的有建设性的方向,如享受登山、漂流、赛车等活动;有的冒险行为指向消极、不健康的方向,有破坏性,如酗酒、吸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法利把前者称为T 型人格,后者称为T-型人格。T 型人格中又有体格T 型和智力T 型之分,前者如运动员、杂技演员等,他们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实现追求刺激和兴趣的动机;后者如科学家、思想家等人,他们通过在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方面的探索,实现认知、兴趣和成就动机。
2.对立类型理论
所谓对立类型主要从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方向来区别不同的人格类型。如,内?外向人格理论,A?B型人格理论等。
(1)内?外向人格理论
内?外向人格理论是瑞士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荣格(C。G。Jung)提出的,这一理论简明通俗,已为社会广泛接受。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内向、外向来形容人的性格。
荣格认为,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性格;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自身时,就是内向性格。外向性格的特点是: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于外。行动敏捷、热情奔放、当机立断、喜爱交往,潦草轻率、不拘小节。内向性格的特点是:内省、做事谨慎、深思熟虑、顾虑重重、藏而不露、情感深藏于内、交往面窄,适应新环境困难。荣格认为,每个人都可能具备外向和内向两种特征,但可能其中一种占优势。也有两种特点兼而有之的均衡型人格。
(2)A?B型人格
福利曼和罗斯曼(Friedman&;;amp;Rosenman,1974)描述了A型与B型两种类型的对立人格。这两种不同的人格在行为方式、心理压力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A型人格(A-type personality)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富于竞争意识、上进心强、成就欲高,工作投入、做事认真、动作敏捷、办事匆忙,常有时间紧迫感,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此种人格类型的人,易患冠心病。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一次调查表明,在257位冠心病病人中,A型人格是B型人格的两倍多。
B型人格(B-type personality)与A型人格的特点相反,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效果优于A型人格者。由于情绪平静多于激动,因而在冠心病发病率中,B型人格只占患者的三分之一。
四、性格的形成
性格的形成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更有后天环境教育的作用。性格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是性格形成的生理基础,性格中的社会层面是后天社会影响的结果。
(一)生物遗传影响的作用
生物遗传因素对性格的影响是不能否定的。性格中的外向内向、A型B型等特征,主要来自先天神经类型的影响,透过气质类型来影响性格。心理学研究中常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来了解血缘关系对人格的影响。多项关于双生子的研究,都证明了遗传对人格特征的明显作用。例如1980年国外心理学研究者弗洛德鲁斯(Floderus)等人对瑞典的12000名双生子进行了人格问卷测试,结果表明,同卵双生子在外向和神经质上的相关系数是 0.5,而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只有 0.21和 0.23.这说明了血缘关系对人格的影响。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有关研究也证明了这一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的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对社会、集体和他人态度方面的相关系数是0.61,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54;同卵双生子对自己态度的相关系数是 0.71,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60;同卵双生子情绪特征的相关系数是0.72,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57.由此可见,血缘关系的远近与性格相似程度有关联。遗传作用主要表现在智力、气质、情绪特征等方面,在价值观、知识等社会特质方面,遗传影响不大。
(二)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在性格的形成中,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极为重要。其中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学校环境。自然环境中包括胎儿在母体内环境中所受的影响。子宫是个体生命最初接触到的环境,孕妇的营养、情绪、健康状况以及生态环境对胎儿的发育和某些性格因素都有影响。出生以后,个人所在的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形成也有明显影响。如高温易使人情绪烦躁,在热带地区成长的人,性格上攻击性较强。草原上以放牧为生的人,饮食以肉食奶制品为主,辽阔的地域常骑马奔跑,在这种地理环境下生活的人,身体强壮、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和放声高歌、热情好客。
社会文化环境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性格有塑造功能。从大环境来看,地区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历史沿革、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成就动机、生活目标、理想信念、为人处事态度等性格中的价值观层面有塑造作用,形成了不同民族部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人们性格中的相似成分,即民族性格或性格中的时代烙印。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最早和最重要的社会环境,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一般都是通过家庭传递给儿童。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个人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其影响一生都难以磨灭。家庭影响首先是父母自己的人格与社会态度,它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儿童,像春雨湿润大地一样,“润物细无声”。其次是家庭生活氛围及人际关系,家庭和睦、欢乐祥和,儿童心情愉快、有安全感,性格也会乐观开朗;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充满“火药味”,儿童会产生恐惧感、容易产生对人敌意、孤僻、蛮横等不良性格特质。再次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父母以什么方式、何种态度对待儿童,都会对儿童性格起到不同的塑造作用。父爱和母爱对儿童都是不可缺少的。母爱是儿童欢乐、安全、幸福的源泉,缺乏母爱的儿童是不幸的,会产生自卑、嫉妒、冷漠、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父亲的角色对儿童性格中的坚定、刚毅、果敢特征有重要的榜样作用。在缺乏父爱的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儿童,容易产生人格缺陷。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我国独生子女已成为青少年中的主流,多子女家庭逐渐成为少数。国内外的心理学工作者对独生子女的性格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之间性格上的差异与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关。溺爱、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容易形成缺乏独立性、自理能力差等弱点。但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很注意教养方法和教育思想的研究,家庭氛围民主和睦,儿童在情感上受到更多关爱,这些都有利于儿童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等良好性格的形成。是否独生子女不是影响儿童性格的关键因素,关键是家长自身的人格特点和教育思想。
研究发现,特殊家庭子女(如离异家庭、服刑家庭、父母残疾家庭等)或残疾儿童在情感与行为方面容易出现孤独、孤僻、内向、自卑、敏感、与人不融洽、固执、倔强、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能力弱等方面问题,其中本人残疾和离异家庭子女的问题发生率最高。但是这都与居住地的社会风气、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有关。不管这样的儿童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他们也是社会工作者应关注的重点。
(四)早期经验与毕生发展
在性格的形成中,生命早期的经历会留下深深的烙印,定下一个人性格的“基调”。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弃子、受父母忽视或虐待的儿童会形成多种人格缺陷。但早期影响不是惟一的影响性格变化的时间因素,人生各阶段的重大事件都会对人的性格发生影响。青年时期的学习工作环境、婚姻和重要人际关系都能影响性格的变化。进入老年期后,性格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性格是人生经历的塑造品,是社会化的结果。
(五)学校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学校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学习、生活场所。学校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校风和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思想素质、精神风貌、组织纪律性、自制力等人格因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班级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团体、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团结互助的班风,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形成。校内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体育运动和其他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勇敢顽强、乐观向上、互相协作、积极进取等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人格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积极鼓励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态度,有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等自我意识的发展;而素质不佳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嫌弃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敌视、怨恨、恐惧不安或自暴自弃等心态,是儿童青少年性格形成的不利因素。
复习思考题
1.解释概念:个性、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需要、兴趣、动机、价值观、能力、智商(IQ)、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气质、性格。
2.研究人的个性倾向性对理解人的行为有何意义?
3.能力与知识技能有何区别与联系?
4.影响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发展方面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
5.分析自己的气质类型。说说对气质的评价和气质研究的意义。
6.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社会实践指导
对本社区儿童、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分析在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对儿童、青少年性格的影响。本社区有无家庭暴力现象?原因何在?针对以上问题有计划地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家庭教育座谈会。
人生几十年或上百年,如一条长河,蜿蜒曲折。有时宁静流淌,有时潺潺作响,有时呼啸奔腾,有时迂回峰转。当一个人即将融入永恒的大海回首一生时,不难发现,一生中,其实把握命运的只有关键性的几步。正是这关键性的几步,心灵产生了多少困惑与疑虑,如果此时获得真诚有效的帮助,人生可能出现顺境,有益于社会,完善了自我,体验了幸福;反之,可能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由于一念之差,步入痛苦深渊。作为社会工作者,无论是在发展自己的把握上,还是成为求助者成功的参谋,有必要纵观人生各阶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