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中期跨度有二三十年,是人生中的鼎盛时期,如日中天。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完全成熟,身强力壮,经验丰富,精力充沛。这一时期,对个人来说是一生中事业达到顶峰的时期,对社会来说,是为社会作奉献的最大人群。据统计,1901~197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平均年龄物理奖为48.6 岁,医学生理卫生奖为54.1岁,化学奖为54.9岁。所以,在干部任用或评定专业成就时,中年常与青年放在一起,称为中青年干部或中青年科学家。成年中期又是从逐渐走向顶峰又逐渐衰退的阶段。随着生理变化的自然规律,30岁以后,身体的各种机能以每年1%速度下降,这对于正处于社会、家庭、事业负担最重时期的中年人而言,有的人容易因劳形伤神、身心疲惫而被病菌、病毒侵袭,出现未老先衰,甚至英年早逝。所以,当提及疾病与健康问题时,中年常与老年放在一起,称为中老年疾病,中老年保健。但是就每个人而言,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一、成年中期面临的任务
(一)职业稳定,事业成功
2000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开出版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将中国人分成五大社会等级,十大社会阶层,划分的依据是各阶层对组织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情况。从十大社会阶层与五大社会等级的关系可以发现,处于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可能处于不同的社会等级。
人到中年,在社会经济体制进行深入改革的时期,竞争激烈,首先希望职业稳定,避免遇到下岗、待业问题,与此同时,希望自己在本行业、本专业、本部门、本单位获得最好的提升,达到本社会阶层可能达到的最高社会等级。由于各种升迁的年龄限制,使中年人更感到获得提升的紧迫性。也使得在接近退休年龄时有各种不同心态,有的越发珍惜工作,越发努力谨慎,希望站好最后一班岗,获得圆满的评价;有的担心退休后失去权力和权利,趁机再多捞一把;有的感到自己已毫无前途,心灰意冷,倚老卖老,敷衍应付。
(二)培养子女,赡养长辈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务负担与单位工作负担同样重。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尤其在贯彻独生子女政策之后,许多家庭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已不再完全依靠学校。学校在减负,家长要加压。作为家长,忙于收集各种辅导学习资料,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课余特长学习班。孩子年幼时家长要陪读、陪学、陪完成作业,长大一些要帮助选择学校、选择专业。有的把孩子视作自己生命的延续,期望由孩子来实现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目标,以圆自己的梦。
出自责任和中国传统道德,中年人有赡养年老的父母的责任。在养老社会化尚未普遍的条件下,在父母体衰、多病时,容易出现事业发展、孩子培养与老人赡养多种任务在时间、精力上的矛盾。如果老人没有经济来源时,还加上经济负担上的矛盾。
(三)保障自身健康,延缓衰老
人到中年,生理各系统、各器官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各种慢性病随之显露症状。从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从作为单位的骨干、家庭的顶梁柱的责任,建立合理的健康的生活模式,保障自身健康,预防疾病,采取明智的措施及早干预,延缓衰退,防止出现英年早逝的不幸事件,已不仅关系个人的利害问题,也关系到家庭与工作单位的利益,使这一任务更显重要。
二、成年中期生理变化
(一)感觉器官灵敏度降低
成年中期视觉、听觉、运动反应速度与准确性与青年期相比出现了衰退迹象。由于眼睛睫状肌收缩调节功能减弱,晶状体弹性明显减小,广度调节能力下降,于是眼开始花了;由于神经末梢细胞数量减少,听觉迟钝了。与此同时,味觉、嗅觉、痛觉也在缓慢地下降,但是不像视觉的衰退那样容易被察觉。另外,进行活动容易感到疲劳,而且疲劳的消除需要较长的时间。
(二)主要脏器功能开始下降
据人体生理研究,进入中年,心脏主动脉内膜较青年时增厚,45岁后,心脏跳动时,每次所搏出的血量,随年龄增长,每年减少1%。这容易产生身体对血液需求不足的现象,为此只有用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办法增加血液量的搏出,这就是导致中年人患高血压的人数较多的原因。人到中年肺功能也开始下降,如果以20岁时的肺功能为100,到60岁时则会降到75.由于血液与组织中供氧不足,新陈代谢速度减缓,制约了各器官的功能。肾脏被中医看作是生命之本,肾脏的功能是过滤和净化血液中的废料,40岁以后,经过肾脏的血液量每年减少1%,导致排出的废料减少,滞留的废料增加,肌体的代谢功能减弱。肠胃功能较年轻时减弱,因而对脂肪、蛋白质等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延长,或不易吸收,容易发生便秘或溏便。
(三)中枢神经系统
45岁以后,神经传导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减慢,因而对刺激反应的速度减慢。中枢神经的抑制过程开始减弱,因而入睡缓慢,多梦,半夜容易醒来,或早醒,自我感觉睡眠差,清晨起床后仍感到头脑不清醒。
(四)进入更年期
人到中年,性腺开始萎缩,性功能逐渐衰退,性欲减弱,进入更年期。女性更年期指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大多在45~55岁之间。这一时期,是性腺功能开始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时期。据调查,少女时月经初潮早的人,更年期来得较晚;月经初潮晚的人,更年期则来得早。这还受遗传与身体素质影响。生活条件、环境、气候从总体上对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女性更年期到来的早晚有影响。由于现代少女月经初潮的年龄与50年前相比,已提前2~3年,因此,更年期也出现向后推迟的趋势。
其实性腺萎缩,性激素减低不只是对性功能产生影响。作为内分泌的变化,对内脏器官,特别是由此出现钙的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关节润滑度降低,还包括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于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出汗、头疼、眩晕、肢体麻木、小腹疼痛、心慌、失眠等生理症状,也可能伴有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涣散、烦躁、抑郁、易怒、多疑,包括疑病倾向等消极情绪。这有可能加重已患有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这被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生理与心理反应的强弱,除了与身体健康状况有关外,与精神状态也有关。事实上更年期与月经初潮一样,是每一位女性生命过程中的必然,是正常的自然现象。由于性腺萎缩引起的内部失衡,作为肌体需要有一个调整过程,实现在新的水平上的平衡。因此应顺其自然,不必过于焦虑、紧张。
男性更年期没有明显的感受,因此似乎没有明显的时期。但性腺功能在50岁以后开始衰退也是自然现象。男性的更年期比女性晚,时期更长,生理与心理反应不像女性那样集中。与女性不同,男性经过更年期,即使进入耄耋之年,仍可排精,意味着仍有一定的生育能力。而女性绝经后不再排卵,若不是植入受精卵,不能怀孕。
综上所述,人到中年由于各种生理功能开始下降,如果中年人又处于不良的生活环境,具有不良的生活模式,心理不甚健康,很容易诱发各种慢性病,或感染传染性疾病。这表明,作为一个人,他既是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又是一个社会成员的社会人;作为地球上惟一有高级智能和意识的动物,其心理活动对生理活动能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这就是社会为什么重视研究与推广促进人们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原因。
三、成年中期心理特点
(一)智力变化
心理学界常用心理测量来鉴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于是发现,从出生起,经历乳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到达青年时期智力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随后进入中年,以缓慢的速度逐渐降低,老年期人的智力水平降到最低。第三章中已提到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智力分为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发现晶体智力随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呈上升趋势。
事实证明晶体智力增长与维持高水平时间的长短,与受教育程度有关。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年人思维敏捷、有相当程度的广度与深度;判断力准确,洞察力敏锐,善于适应与把握环境,而且创造力一般也在中年达到高峰。据统计,从1500 至1960 年间,全世界1249名杰出科学家作出的1228 项重大科研成果中,科学发明最佳年龄段处于25~45岁之间,高峰时期为37岁。不止一个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及创造力在60岁以前没有明显的衰退,甚至语言能力在60岁时才达到高峰。
(二)人格成熟
中年期人格成熟、稳定,其人格特征中80%的因素不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开放性、外向性、神经质方面更为稳定。青少年时的狂热、冲动、充满棱角的形象被稳重、沉着、理智替代,面对困难与挫折的坚毅与忍耐,显示出一种人格的成熟美。这种成熟与自我意识的清晰、准确有密切关系。关于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的能力如何,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等等问题自己已有了清晰的答案。面对现实,设置了最高的自我期待,也做了接受挫折的准备。中年期的人格成熟表现出无坚不摧的力量感,形成人们值得信赖、可以依靠的形象,于是成为单位的骨干,家庭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