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法,散行,能散积气,气行而血亦随之。剁者,斫也,以医者之手五指相并,斫病人腹背,或四肢各处,以激散其气也。周身皆可用剁法,而所剁之处,或自下而上,或由上至下,距离切不可过二寸,盖相距稍远,则气不连接,散于此者,又积于彼矣。欲剁之时,令病者端坐,或仰卧,或侧卧。如系手足,一手伸拉手足,一手行剁,剁之次数,以一二为一次。剁用侧手,医者将自己手上五指并住,侧击病者之脉络。如在手三阳而行剁法,则由头寸寸剁至足上而止,他经皆然。如剁背上各俞穴,每隔七日改一俞,取日下一节之义。如剁四肢则不改,至剁之期限,每七日剁一次,取七日来复之义。
(一)剁之补法
剁用补法,如气虚血滞,上不能之下,下不能之上,左不能之右,右不能之左。于未用摸法、推法补气前,先辨阴阳经络气道,而顺行剁法。以激动其滞气,则穴下活动,易于补足,此亦随而济之之意也。
(二)剁之泻法
剁用泻法,如气结、痰积、血淤、水肿等症,穴下壅聚已久,遽用摸法、推法以泻之,则内部气血,不易流通,必须先按其阴阳经络气道,而逆行剁法。剁则激动其气,能使宿寒留聚之邪,活动流散,然后再推,易于泻气,此亦迎而夺之之意也。
(三)剁之平补平泻法
剁亦用平补平泻手法,如病聚一处,邪结一穴,而无须选取全剁者,则用平补平泻手法。其剁也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即在近处施行,而无偏多偏少,此轻彼重之分,此即平补平泻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