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妇女生活大全
10692100000164

第164章 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内容

在人的一生中,从出生到入小学前,是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早期教育是他学习做人的开始。童年时代的一些印象,会在人的一生中留下永恒的记忆,幼年学到的知识,往往一生难忘。所以,对孩子早期进行生动有趣的教育,在孩子洁白无瑕的幼小心灵上,描绘出美好的蓝图,孩子会终身受益。

1.家庭教育的四个特点

(1)天然性。是指每一个家庭,都具备人类繁衍和抚养教育后代的职能。孩子一出生,必然接受家长这样或那样的教育,尽管方式方法不同,但家庭都是子女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2)全程性。是指家庭教育对孩子从零岁开始至以后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施加一定的教育和影响,即使孩子上学后,家庭和家长仍然应配合学校和老师,抓好孩子的教育。

(3)个别性。是指家庭教育不像学校采取团体教育的形式,而是由家长对自己的独生子女个别施教,即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

(4)示范性。是指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和人格示范以及活生生的家庭生活,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

2.家庭教育的四种类型

(1)溺爱型。为孩子设置舒适的环境,对孩子娇生惯养,不去严格管理和教育。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使孩子过一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2)放任型。主要是对孩子不加严格管教,放任自流,不做正面引导,发现缺点毛病也不及时纠正,甚至孩子犯了法,还在包庇袒护,结果害了孩子。这也是对孩子、对社会极不负责的表现。

(3)严管型。有些家长知道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但不懂科学,不懂孩子心理,教育不得法,往往采取打、骂、吓唬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或者实行严格管制,不让孩子接触他人和社会,把孩子禁锢在自家的小天地里,其后果使孩子变得孤僻、胆小怕事或粗野、傲慢。

(4)理智型。家长本人讲知识、讲文明、讲礼貌、讲修养,了解儿童心理,并依据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既讲究慈爱,又不溺爱;既注意智育、体育,又注意德育、美育,使孩子身心全面发展。这是较好的家庭教育的类型。

3.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

要向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的教育,使他们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学打好基础。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系统、完整,但各项教育也要有机地联系起来,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忽略。

(1)体育的具体要求:合理喂养和安排饮食,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发展基本动作;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2)智育的具体要求:及时地发展感知觉;教会孩子说话;教给他有关周围社会及大自然方面的简单知识;发展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习惯。

(3)德育的具体要求: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培养诚实、勇敢、团结友爱、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

(4)美育的具体要求:培养对生活、对大自然和文学作品中美的感受和爱好;发展美感和审美能力;学习有关音乐、美术、艺术、语言等方面的简单技能;发展创造力和想像力。

(5)对独生子女还应要求:做到心灵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指既要诚实、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又要敬长者、爱朋友、爱集体、爱国家等;仪表美指既要热情、大方,又要干净、整洁;语言美指既要不说粗话、脏话,又要会用礼貌语言,讲道理等;行为美指既要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学习,又要互助友爱、爱护公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