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妇女生活大全
10692100000162

第162章 抓好幼儿的早期教育

所谓早期教育,即从孩子出生后到入学前这一段时间内,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施行良好的教育,为培养头脑聪慧、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其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上,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口语、动作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人类的脑细胞有140多亿个,孩子出生后,大脑还处在空白状态,随着时间的推进,看听能力的加强,联结各细胞间的桥状突起会逐渐增加,将外界来的刺激加以图式化,记忆并储存起来。这种能力一般在3岁前就可以形成,如果3岁前缺乏相应的教育,3岁后才想启动这种功能。无论怎样下力气,也达不到原来那样的效果。

大脑是一种高级器官,越用越灵。在儿童期,大脑发育很快。让孩子多学、多看、多听、多想、多记、多背,不仅积累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智力的发展。同时,也是发展记忆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看见的和听到的以及亲身经历过的许多事情,到成年甚至终身难忘。在儿童期形成良好的品格,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早期教育,专家认为应该从零岁开始。这是因为孩子出生后,一般都具备了反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接受外界传来的信息,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把一个人17岁获得的全部智力用100表示,那么其中约有50%是在4岁前获得的。也就是说,人生最初4年的智力发展,等于此后13年发展的总和。可见,孩子的早期教育多么重要。

早期教育的内容很多,除教孩子数数、认字、背古诗、做算术题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孩子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能记住一些文化知识和经历过的事情;发展幼儿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能力;发展孩子爱动脑筋、好想象的能力;培养孩子在科学、文学或唱歌、舞蹈、书法等方面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有人担心,对孩子教育过早,用脑过早,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这是完全不必要的。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从出生开始,就利用声音、语言、玩具等刺激,引逗小儿的听、视、嗅、触觉等,促使孩子在听、看、闻、摸、尝的过程中,获得各种感觉,并留下一定的印象。这对孩子的心理、智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要因势利导,不要强迫。特别要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想学、喜欢学时,精力集中,学后才能记住。如果只照大人的意愿办事,孩子接受不了。

(3)要以鼓励为主,家长应有耐心,不要打骂、处罚等强制孩子干这样干那样。孩子一次学不会的东西,可以下次再学,应循序渐进。

(4)珍惜和喜欢孩子的求知欲,不管孩子提出什么问题,都要认真解答,满足他们的要求,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想象。自己不懂的知识,不要随便乱讲,以免在孩子记忆中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