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妇女生活大全
10692100000143

第143章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小孩从出生到满月为新生儿期。这是新生儿脱离母体来到人世的第一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独立”生存,新生儿身体内部还要不断地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就是要自己进行呼吸,自己摄取营养,此时新生儿的心脏构造和循环状态已与在母体内时不间,并继续发生变化。这一阶段的新生儿,即便是在很安静地睡觉,身体内部也在发生着大的变化。

(1)健康新生儿的标准

健康新生儿的哭声响亮、有力,手脚活动自如,吸奶力气大,睡得好,皮肤红润,显得圆乎乎的。从外表看,没有畸形,而且身长和体重的增长情况与标准相近。

(2)新生儿的体重

刚生下不久,新生儿都会出现生理性体重减少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喝足奶、排了便、皮肤上有非汗性蒸发等原因造成的。通常在出生后第3、第4天时体重最低,到第7~10天时体重可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这以后,体重就只增不减了。一直到满月,新生儿的体重增长非常快,每天平均增长30克左右。满月时,如果体重比出生时增加1千克以上,则表明新生儿很健康。如果每天平均增长不足20克,则说明母乳不足或吃奶太少。

新生儿满月以前,最好每星期称一次体重,时间选在早晨孩子吃完奶后一段时间再称,就可以较准确地知道孩子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如果随便在吃奶前后、排便前后称的话,则重量会大不一样。冬天可以穿着衣服称,然后减去衣服重量即可。

满月的男婴平均体重可达4.9千克,满月女婴平均体重达4.6千克。

(3)新生儿的身长

新生儿的身长不像体重那样差别悬殊,平均是50厘米,这只不过是一个平均值,具体到每一个新生儿身上会多少有差异的。在家里量身长时,可利用床与床头挡板。具体方法是:将孩子平放床上,使孩子头顶着床头挡板,将孩子双膝抓住,使其两腿伸直,然后在脚后跟顶上一本书(其他东西也可以),再量一下挡板和书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孩子的准确身长了。

一般,男婴满月平均身长为56.6厘米,女婴平均身长为55.6厘米。

(4)新生儿的头

新生儿的头都很大,刚出生时头占整个身长的l/4,而成人的头约为整个身长的1/6~1/7,因此,新生儿的头显得特别大,看起来与整个身体很不成比例。

在刚生下的新生儿中,有的头上会有产瘤,那是由于分娩时通过狭窄的产道受压形成的软瘤。一般三四天后就会自行消失。有的新生儿还会有头颅血肿,这是由于头骨与骨膜之间充血而产生的瘤,摸上去和产瘤相似,软绵绵的。头颅血肿不会马上消失,一般要过一两个月后才会消失,可不必理会它。

刚出世时的孩子头形不一定是圆的,有的偏扁,有的左右不对称,有的显得高高低低。凡属这类情况均不必担心,也不需求医,会自然好起来的。虽然有特殊枕头可帮助矫正,但使用这种枕头反而会妨碍呼吸。许多专家并不主张使用。偏头主要为单侧下陷,这是由于孩子在胎里时所处位置所致。平常睡觉时,可哄着孩子往相反方面侧着睡,或让孩子向有光的方向睡,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这样轮换着方向睡,自然会好起来的。

新生儿头上有前囟门和后囟门。前囟门是在前头骨和左右头盖骨之间形成的菱形无骨空挡;后囟门是在脑袋后面呈三角形的无骨空挡。用手轻按,两处感觉是软绵绵的。前囟门一般需1年至1年半才完全闭合,后囟门则闭合得较快,通常只需两三个月。如果后囟一直未能闭合,而且头围比平均值大3~5厘米以上,则可能是大头症(脑积水)。相反,如果闭合太早,头围较小,则可能为小头症,脑发育有问题。遇到以上情况,应引起注意。

(5)新生儿的胸围

新生儿头围一般在31~35厘米左右,胸围比头围少1厘米左右。出生6个月前后,头围和胸围大致相同,一过周岁,胸围就会超过头围。通过头围与胸围的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孩子是否有小头畸形或脑积水现象,若有怀疑,应去医院儿科检查。

(6)新生儿呼吸、打嗝

刚出生的新生儿不是每一个都呼吸得很好,有的有时呼吸很无规律。一会快,一会慢,有时还稍微停顿一下。只要呼吸停顿时间不长,嘴唇不会发紫,则大可不必担心。即使是健康的新生儿也会打嗝、打喷嚏、呼吸急促、轻微咳嗽,有时会有些呕吐,这些现象在3个月内都是正常的,只要孩子情绪正常,则不必为此担心。

(7)新生儿的脉搏

新生儿的脉搏跟呼吸一样也没规律,刚哭完和刚吃完奶,或发生呼吸障碍,脉搏数会增高些,因此测新生儿的脉搏和呼吸,都应在新生儿安静时,这种时候的脉搏一般应在每分钟120次左右。

(8)新生儿的体温

测量新生儿体温的时间,要选在他安静时。将体温计塞于孩子腋下1分钟即可量出。新生儿体温要比成人稍高些,以37.5℃以下较为正常。新生儿还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要用衣服、被子、室温等帮助调节,特别是夏天和冬天的时候。

(9)新生儿的肤色

新生儿肤色本来应泛红,但一般在出生后三四天起,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时的肤色稍带黄色。1周前后为黄疸高峰期,大约2周后自行消失。有的黄疸会持续2周以上,如医生认为无关紧要时,这种黄疸多为生理的迁延性黄疸,属于这种情况,孩子应吃奶正常,情绪正常、愉快、不发烧,大便的颜色也是黄的。如果黄疸持续1个月以上,孩子有情绪不佳、拒奶、发烧等症状时,则可能是患了肝炎。如果孩子的大便呈白粉笔色,则孩子可能患上胆管闭塞症了。遇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另外,新生儿身上的青痣(俗称蒙古斑)和红痣,一般都会自行消失。

(10)新生儿的大小便

新生儿在满月以前,用母乳喂养,通常大便较多,而且很软,有时大便会出现黏液,有时还可能拉绿色大便,只要孩子吃奶正常,体温不超过37.5℃,则都是正常的。大便的次数一般一天三四次左右。非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稍干,次数也少些。小便一天10次左右,要勤换尿布。

(11)新生儿的睡眠

新生儿期,一般每天睡15~20小时,但也不是一概而论,睡眠的长短也有个体差异。睡眠对新生儿很重要,要充分注意室温和寝具,创造一个快乐舒适的睡眠环境。

(12)新生儿的感觉

①新生儿的视觉

新生儿出生时对光就有反应,眼球无目的地运动。出生两周后对距离50厘米左右的灯光,眼球可追随运动。

②新生儿的听觉

刚出生的新生儿耳鼓腔内还充满着黏性液体,妨碍了声音的传导。随着液体的吸收以及中耳腔内空气逐渐充满,新生儿听觉的灵敏性逐渐增强。

③新生儿的嗅觉

新生儿的嗅觉比较发达,刺激性的气味会使他皱鼻。新生儿还能辨别出妈妈身上的气味。

④新生儿的味觉

新生儿一周后就能辨别出甜、苦、成、酸等味道。如果吃惯了母乳再换牛奶,他会拒食;如果喝惯了加果汁或白糖的水,再喂他白开水,他会不喝。此时新生儿最喜欢甜食,最厌苦的、辣的,其次是酸的食物,因此最喜欢喝糖水。而吃到苦的药时,就会一点点往外吐。

⑤新生儿的触觉

新生儿的触觉很灵敏,轻轻触动他的口唇便会出现吮吸动作,并转动头部;触其手心,小手会立即紧紧握住。总之,从新生儿触觉开始健全。

⑥新生儿的温度觉

新生儿对温度比较敏感,食乳和洗澡时的水温过冷过热,或者是湿尿布都会使他哭闹不安或表示反感。

⑦新生儿的痛觉

新生儿的痛觉较弱,尤其是早产儿痛觉比较迟钝。

总之,新生儿这时大多数感觉是灵敏的,但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要特别注意多加保护。所以适当地给新生儿的感觉器官以适当的刺激,可以促进孩子神经系统的更好发育。

(13)新生儿的反射运动

新生儿都有各种各样的反射运动,这些运动和大脑的作用没有关系,是对身体内外刺激引起的无意识运动,随着大脑的发育会消失。主要的反射运动有:

①新生儿的拥抱反射

日本著名儿科专家高桥悦二郎称之为衡量新生儿大脑发育是否正常的一种标准。在新生儿睡熟时,突然将盖在其身上的被子掀开,新生儿就会受惊而将双手猛地往上一举;或在新生儿睡熟时往其脸上吹口气,新生儿也会有同样反应,这种反应就叫拥抱反射。做这种反射时,如果新生儿只举左手而不举右手,或只举右手不举左手,则表明不举手的对侧的半个大脑的发育有可能不太正常。如果根本无反应,则为大脑发育异常或头颅内出血。

②新生儿的哺乳反射

用手指触动新生儿小嘴或腮部,小嘴就会使劲往手指触动的方向移动,并呈现要吃奶的样子。

③新生儿的握持反射

碰到手上的东西不论什么都会抓。另外,还有用手指触新生儿脚板底,则新生儿小脚会产生抽动或往里缩的反射等等。

这些反射运动,在孩子三四个月脖子能挺起时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