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孩子怎样读书
10691800000078

第78章 采集百花方能酿蜜

——辩证读书法

广泛涉猎和提纲挈领地掌握要点应该互相结合起来。“由博返约”和“以约驭博”都是重要的,不可偏废。这样,学识才能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它们因此可形成一个系统,而不是杂乱无章。

——秦牧(当代作家)

我们读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要求,如既要精深又要广博,既要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又要注重社会实践。其实,仔细想一想,一点都不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读书时要用辩证的读书方法。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用蚂蚁、蜘蛛、蜜蜂,来比喻三种不同类型的哲学家。其实这三种比喻,借鉴到读书方法上来,就是三种不同的阅读方式:蚂蚁式的阅读——盲目照搬;蜘蛛式的阅读——守株待兔;蜜蜂式的阅读——广泛采集,加以消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蚂蚁式和蜘蛛式自然是不可取的,蜜蜂酿蜜似的读书方式却是值得赞许的。我们读书不仅要在精深方面下功夫,而且还要在广博方面下功夫,精深是以广博为基础的。我国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姚雪垠在谈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治学必须要读书,读书必须要多。读书不多你怎么做学问呢?只有广泛的阅读将来才能目光四射,触类旁通,许多问题到你的心目中都变成整体的一部分,而不会把孤立的片面的问题当成整体。

在“史无前例”的时代,对许多历史问题的解释,都是任意曲解,任意扩大。譬如说:儒家都是卖国的,法家都是爱国的。假如我们对历史有常识,马上就可以举出许多儒家讲究气节,为国家牺牲生命的例子:南宋文天祥领兵抗元,慷慨赴死;史可法率军御清,宁死不降……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历史上不胜枚举。所以,不仅读书,就是辨别问题的是非,也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

当然,读书光广博还是不够的,还要集中一点或几点,确实认真的去研究。如果读书光注意广博,把脑袋变成了杂货铺子,那永远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深入一两个方面精深研究和广博的知识是辩证统一的。宋朝有一个叫赵普的宰相,经常手不释卷,一次宋太宗赵光义问赵普经常看什么书,赵普说:“臣只看一部书,那就是《论语》。臣以半部《论语》辅佐太祖平定天下,以半部《论语》辅佐陛下治理天下。”

这个故事虽然并不一定真实可信,但却蕴涵了精与博的辩证关系。赵普生活的那个年代,统治阶级无非是想藉此抬高孔孟之道的地位,尊孔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至圣”,把《论语》视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至宝。如果赵普真的只读半部《论语》,其他的书一概不读,恐怕他绝对不会成为一代名相,充其量,也只能做一个闭门诵经的迂腐道士罢了。

我们读书不论精读还是博览,都不可能以读一部书为满足的。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才能够进行精深的研究,反过来,有了深入的研究才能带动你的知识更广博,涉猎的面更多。这叫做从广博到专精,再以专精带动广博,一个人在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向前发展的。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精读与博览的关系呢?有一则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传说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善于写文章又擅长辩论的才子,在自己家门口贴出这样一副对联:“门对三竿竹;家藏两部书”。别人不解其意,便问道:“明朝翰林学士解缙曾自撰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说自己家贫而读书多。您博览群书哪里只有两部呢?是自谦吧!”这位才子摇摇头说:“我的文章主要得力于《史记》,论辩得力于《战国策》。我虽然读过很多书,但是,最下功夫的还是这两部……”

一个人做学问,当然要读很多书,但别忘了“啃”几部经典著作或名著。譬如作豆腐,一个博览群书的人恰似装了一锅豆浆,反复“啃”过的几部经典著作或名作就好比卤汁。别看卤汁少,作用可不小。任你满满的一锅豆浆,没有那一勺卤汁,就不可能凝成豆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博览群书和精读都不能片面的理解,因为博览是精读的基础,精读是博览的升华,应当用辩证的读书方法把博览和精读统一起来。

辩证读书法还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读书虽然不排除消遣和娱乐,但主要还是为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为更好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只是空读,纸上谈兵,不联系实际,或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即使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也没有用的。所以读书一定要做到学用结合。

读书学习主要是汲取前人或别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接受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分析,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的存储量。而把通过读书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更加深入的学习。通过实践,能锻炼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使读书更加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促进读书学习。

清华大学丁俊华教授在谈到读书时说:“读书是学习,运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问是否弄懂了,拿什么来检验呢?就看能否把学到的知识运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丁教授所说的学习与实际就是读书与应用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不仅要认真阅读,掌握书本知识,还要善于动手操作,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融为一体。

记得看过一篇叫《寻找灵感的诀窍》的小说,说一位爱好写作的青年向鲁迅请教“写作秘诀”。鲁迅拉着他的手一块来到海边,约他下水游泳。这位青年急忙掏出一本《怎样游泳》的书,坐在岸上看了起来。鲁迅焦急的问:“你以前没有看过么?”这位青年答道:“看过五六遍了,但总觉得没有全都背熟……”鲁迅说:“我来帮帮你。”把青年推进水里。青年在水中挣扎着,呛了好几口水,但在鲁迅的指引下很快学会了游泳。

读书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只注重书本上的知识,而忽略了它的实际应用,就像照书学游泳一样,即使把书背的滚瓜烂熟,自己不下水,恐怕一辈子也是一只“旱鸭子”。

当然我们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决不是贬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更不能否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事实上,我们不能事事都亲自实践。大多数人的知识,主要还是来自间接经验。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辩证读书法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读书时既博又专,既重视学习又重视应用。把博览与精读、读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常说,要辩证的看问题。其实读书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