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知识基本常识
10688800000013

第13章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优秀的史学名著吗

范晔(398~445),字尉宗,顺阳山阴人。南北朝时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发明家。

范晔的祖先是东晋的世家大族,祖父范宁,曾任豫章太守;父亲范泰,曾任御史中丞。范晔少时就出继给从父范弘之,因而世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刘裕势力发展时,范晔便投靠刘裕之子刘义康,在其部下任冠军参军。428年因父丧去官。服厥后,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部下的司马,领新蔡太守,后升尚书吏部郎。432年因事激怒刘义康,被贬,出任宣城太守,从此时起着《后汉书》。数年后,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445年被人告发参与拥立刘义康为帝,因以谋反罪被杀,年仅48岁。

《后汉书》是范晔和司马彪所撰吗

《后汉书》120卷,记载自公元25年到220年间195年东汉一代的史事,包括本纪10卷,列传80卷,志30卷。其中纪、传部分是南朝宋范晔所撰,志部分则为晋司马彪所撰。

《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体制,基本上按照已有的传目去述事和写人,但又不完全囿于旧有的模式,而是针对东汉一代特有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特点,适时制宜地创设一些新的传目去反映之,例如增加了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等传。一个类传都集中反映一组性质相近的历史人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东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历史现象。

范晔说他写《后汉书》,“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他所谓的“正一代之得失”,就是通过书中的序和论来体现的。论赞内容广泛,言简意赅,除了评论军国大事,褒贬历史人物,表述撰着意图等外,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变化的趋势与特点加以探索。

《后汉书》的精华表现在哪些章节

《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传》: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利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党锢列传》表现了士大夫的高风亮节吗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垄断仕进之路,甚至公开卖官鬻爵。一批士大夫愤怒而起,批评朝政,抨击宦官。宦官诬陷他们结党对抗朝廷,加以禁锢。在汉灵帝建宁二年(169)的党铟之祸中,党人李膺、范滂等百馀人死于狱中,其他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本文叙写范滂一生慨言直行,表彰其处污浊险恶而能振拔自立、激世励俗的非凡志节。

《后汉书》的经典语录主要有哪些

1.享分士之封,超登宫卿之位。

2.构害明贤,专树党类。

3.贬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

4.大考锢党,转相诬染,凡称善士,莫不离被灾毒。

5.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6.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则其徽美未殊也。

7.史载如范,千古能有几人。

8.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

9.文约之所沾渐,风声之所周流。

10.劳人自纵,逸游无度。

《后汉书》是一部文采横溢的史书吗

《后汉书》是一部优秀的史学名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在史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后汉书》叙东汉一代史事,精炼周密,颇有创新,文采横溢,议论横生。自《后汉书》问世,前此诸家关于后汉的史书便逐渐被淘汰,独范书历一千五百余年流传至今,成为研究东汉历史最宝贵、最主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