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地理故事
10684800000098

第98章 晏子妙语戏楚王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是一句富有科学意义的古语,它出自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著名大臣晏子之口。

当时,晏子作为齐国大夫,受齐王的委托出使楚国。可是晏子身材矮小,貌不惊人,一到楚国就备受歧视,骄横的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屡次找机会想侮辱晏子和他所代表的齐国。

一天,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举杯欢饮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去。楚王看见了,便招呼他们过来,问道:“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长得不好看就罢了,怎么还这样没出息干偷窃这种丢脸的事情?”一旁几个楚国的大臣们听了,也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

晏子一直在冷眼旁观,早就看明白楚王的险恶用心,这时,他面不改色地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个道理呢?淮南的柑橘,本是又大又甜的。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我们齐国国富民强,百姓个个安居乐业,从没听说过有人做出偷鸡摸狗的勾当。可是同样的百姓,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了,我看也是因为我们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十分尴尬,又找不出话来辩解,只好赔着笑脸说:“我原本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看来聪明能干的人是不能被随意戏弄的。”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提到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个现象,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这种现象是由于秦岭、淮河的南北气候和水土差异所造成的。秦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横亘在我国中部,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西伯利亚—蒙古冷空气南下,并可拦截夏季东淮河南季风的北上。而秦岭东边的淮河则是一条1000千米的大河,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我国1月份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都从这里通过,它也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同时还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及广义上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这条线以南和以北地区,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比如故事中的橘生长在南方,那里气候、地理适合于它的生长,果实就甘甜味正。倘若移植到北方,由于气候地理不能满足它的成长需要,果实也就变得苦涩干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