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地理故事
10684800000096

第96章 火烧葫芦谷

我国古代很多军事家,不仅善于行军作战,还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在作战之前,他们不仅要了解战地的地形状况,而且要善于预测一定的地理因素可能会产生的自然现象,从而作出万无一失的判断。这对于军事家本身的要求极高,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三国后期,担任蜀国丞相的诸葛亮挥师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与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对峙于渭水两岸。诸葛亮深知己方军队长途跋涉,早已是强弩之末,因此迫切想要找到快速取胜的办法。于是他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亲自去察看地形。当他在渭河以南发现葫芦谷这一特殊地形时,心中无比喜悦,立刻想好一条妙计。

葫芦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而谷内却能容纳1000多人,正是设防歼敌的绝妙地带。于是,诸葛亮叫士兵们把干柴、硫黄、火药等堆藏在谷中,同时在谷地两边的高山上埋伏下数千名精兵。然后,诸葛亮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司马懿等人不知有诈,追进葫芦谷中,只听一声炮响,山上的士兵投下无数的木头、石块堵塞了谷口,与此同时,无数根燃着的火把也被丢下来,引燃了谷内的干柴。刹那间,葫芦谷硝烟弥漫,一片火海。

司马懿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见此情景,也不禁慌乱不已,他仰天长叹道:“诸葛孔明确实是一代高人,而我棋差一着,看来今天就要葬身在这葫芦谷中了。”正在这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浇灭了熊熊的烈火。司马懿转忧为喜,大声叫道:“天不亡我,现在不杀出去,还待何时!”说时迟,那时快,司马懿带兵奋力冲杀,突破重围。诸葛亮在山上看到这一切,不禁悲叹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诸葛亮失去了这个消灭司马懿部队的好机会后,再也没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后来,蜀军的粮草已无法保证供应,诸葛亮只好无奈地退兵了。

诸葛亮本打算将魏军司马懿等烧死在葫芦谷,然而事与愿违。这就是因为诸葛亮在战前没有考虑到多方面的地理因素与地理环境对天气影响的结果。

诸葛亮的计策虽妙,但他却忽略了一个因素——山谷风。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是晴天,没有大风,白天太阳晒热了山坡面,气流就会沿谷坡上升,而夜晚山坡面逐渐散热冷却,气流又会沿谷坡下沉。诸葛亮在葫芦谷中布局,燃烧柴草,使得谷内气温开始升高,近地面气流上升的情况加剧,上层和周围的冷空气则收缩下沉,形成了强烈的山谷风。而葫芦谷地形比较特殊,不利于空气流通,这样就使得高空的水汽因气温降低而凝结成云雾,再加上柴草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加速了水汽凝聚,最终导致大雨倾盆,浇灭了葫芦谷的大火。不过,这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对于地理、气象知识都不丰富的古人来说是很难通过预测得知的,所以诸葛亮虽有千般智慧,面对此等情况,也只有无奈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