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5日上午,吴丽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喂?您好!”吴丽很客气地接起电话。“是我,陈静,难道听不出来了吗?老同学!”电话那边是一个南方口音的女性。吴丽想起了曾经的高中同学,她们都在湖南某高中读书,都是地地道道的湖南妹子,虽然已经9年没有和老同学联系了,也已经无法分辨电话那端的声音是不是出自陈静之口,但她还是相信了对方的话。
“陈静,是你吗?我还真是有些听不出来了,你还好吗?好久没联系了。”吴丽非常高兴事隔多年,还有老同学想起自己。
“还好,我现在就在离你不远的一个城市生活,你怎么样,也不错吧?”对方的语气让吴丽觉得那么亲切,而且透着一股知识气,她对这位老同学的身份深信不疑。
“还行吧,什么时候有空咱们聚一聚吧,还真有点想高中的同学们了。”
“好啊,我正好在你们这里出差,明天有空,不如咱们见个面叙叙旧怎么样?”电话中的“陈静”表示想要立刻见到老同学。
“那当然好啊,明天你来吧,到了给我打电话,我们约个地方见。”
吴丽挂上电话后,十分期盼着第二天的“相聚”,一整晚都在心里想着陈静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不知道其他同学过得怎么样。
第二天上午11点左右,“陈静”又给吴丽打来电话:“吴丽,我和司机本来是想直奔你那里去的,可是没想到我太心急,让司机开得快了些,在高速路上不小心撞了车,致使别人受了伤,中午饭你自己先吃,我处理好了就过去找你。”
两个人又寒暄了几句,吴丽挂了电话,她还真的有些担心,如果“老同学”因为看望她而惹上麻烦,那就让她太过意不去了。就在她担心的时候,“陈静”又打来了电话,为了免于麻烦,她和受伤的人都决定私了,双方达成协议“陈静”赔给人家3万元,这事就算了了。但是自己身上没有带那么多现金,银行卡里的钱前些天刚刚还了贷款,可是对方拿不到钱又坚决不放他们走,所以只能让吴丽帮帮忙,往自己的银行卡上汇点钱,大概1万5千元就够了。吴丽没有多想,马上给老公打电话,让他向“陈静”给的银行账号上汇去1万5千元。
可是刚刚汇去没多久,“陈静”又来了电话,说伤者突然出现了昏迷的症状,必须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可是医院让他们先交3万元押金,否则不给做手术,但是自己身上已经一点钱也没有了,问吴丽能不能再借给她3万元。这个时候,吴丽觉得“陈静”的话漏洞百出,察觉出有些不对劲,便婉言拒绝了。
挂了电话5分钟后,吴丽再次对“陈静”的电话进行拨叫,没想到该电话已经处于不在服务区的状态。吴丽知道自己一定是上当了,灵机一动她打开电脑进入自己高中的同学录,发现有个叫王长松的同学在同学录上给大家留了言,点开后原来是一篇紧急通知,描述了自己被冒充老同学的骗子骗取钱财的经过,情节和吴丽的经历一模一样,吴丽当即报了警。
警方经过数日的侦查,终于在一个出租房内将3名骗子抓捕归案,这3名罪犯均被检察机关以诈骗罪起诉。最后他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等待他们的将是牢狱之苦。
在网络盛行的时代里,很多人热衷于将自己的照片、电话号码等资料留在网络上,以此来结交朋友,诸如寻找多年未见的同学等。这就给犯罪分子提供了行骗的途径。犯罪嫌疑人通过网友传送的个人资料,对他们进行相关调查,并轻而易举地获取电话号码,然后以“亲密朋友”的身份通过电话交谈或者发送短信进行诈骗。
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资料,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另外,当遇到可疑的短信或电话后,一定要提高警惕,多与周围的人商量。如果时间允许,不妨与这些骗子进行周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揭开骗子的面具,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正当权益。